颅内动脉瘤通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治疗,未破裂的小动脉瘤可能定期观察,而破裂风险高或已破裂的动脉瘤需及时干预。主要影响因素有动脉瘤大小、位置、生长速度、患者年龄及基础疾病等。
对于未破裂的动脉瘤,若直径小于5毫米且形态规则,医生可能建议定期影像学随访,同时控制高血压、戒烟等危险因素。这类动脉瘤年破裂概率较低,但需警惕头痛、视力变化等预警症状。若随访中发现动脉瘤增大或形态不规则,则需重新评估治疗必要性。
对于破裂高风险动脉瘤,如直径超过7毫米、位于后循环、有子囊形成或家族史阳性等情况,通常建议积极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前者通过金属夹阻断瘤颈血流,后者采用弹簧圈填塞瘤腔。两种方式各有优劣,需结合患者血管解剖特点选择。
颅内动脉瘤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排便等可能引起血压骤升的行为。饮食需低盐低脂,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以维持血管弹性。术后患者需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血管造影,观察动脉瘤是否复发或残留。出现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或意识障碍时须立即就医。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可能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脑疝等并发症。动脉瘤破裂通常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外伤、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需通过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
1、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破裂后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出血量较大时可导致意识障碍。需绝对卧床休息,使用尼莫地平预防血管痉挛,必要时行脑室引流术。
2、脑血管痉挛出血后3-14天易发生血管痉挛,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表现为意识状态恶化、偏瘫失语。可通过经颅多普勒监测血流速度,采用3H疗法高血压、高血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法舒地尔治疗。
3、脑积水血液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发急性脑积水,出现头痛加重、瞳孔不等大等症状。需紧急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后期可能需脑室腹腔分流术。慢性脑积水表现为步态不稳、尿失禁等。
4、脑梗死脑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出现对应功能区缺损症状。急性期可静脉溶栓,恢复期需康复训练。大面积梗死可能需去骨瓣减压术。
5、脑疝颅内压急剧升高使脑组织移位,常见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表现为瞳孔散大、呼吸骤停等危象。需立即脱水降颅压,必要时行减压手术。
动脉瘤破裂后需严格卧床4-6周,控制血压在120-140/80-90mmHg。饮食宜低盐低脂,保证每日2000ml饮水量。康复期可进行肢体被动活动,认知训练需循序渐进。定期复查脑血管情况,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出现头痛加重、视物模糊等异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