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病毒性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对症处理、口腔护理、饮食调整及隔离防护等方式治疗。该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引起,具有自限性但需预防并发症。
1、抗病毒治疗:
针对重症患儿可选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广谱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轻症患者通常无需特殊抗病毒治疗,因本病多为自限性病程。使用抗病毒药物需严格遵医嘱,注意监测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2、对症处理:
发热超过38.5℃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咽痛明显者可含服利多卡因凝胶局部麻醉。需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疱疹破溃处可喷涂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促进愈合。
3、口腔护理:
每日用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漱口3-4次,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溶液轻柔清洁口腔。疱疹破溃后可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禁用刺激性漱口水以免加重疼痛。
4、饮食调整:
选择常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酸奶等,避免酸性、坚硬及过热食物刺激溃疡面。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饮用菊花茶、金银花露等清热解毒饮品。保证每日足够热量摄入以防脱水。
5、隔离防护:
发病期间需居家隔离至少1周,患儿餐具、玩具应单独消毒。密切接触者可用板蓝根冲剂预防。托幼机构发生聚集病例时应立即上报疾控部门,开展终末消毒。
患儿恢复期应保持充足睡眠,每日补充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促进黏膜修复。可适量食用猕猴桃、草莓等富含维生素的水果,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免疫力下降。注意观察有无嗜睡、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警惕并发脑膜炎可能。家庭环境需定期通风换气,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疾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
病毒性脑炎不一定会得癫痫,但可能增加癫痫发作的概率。
病毒性脑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症,可能损伤脑组织。部分患者炎症累及大脑皮层或海马区时,神经元异常放电可能诱发癫痫。儿童、老年人和免疫低下者更易出现此类并发症。典型表现包括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局部肢体抽搐或意识丧失。若未及时控制脑水肿或遗留瘢痕灶,可能发展为慢性癫痫。
多数患者经抗病毒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炎症消退,不会遗留癫痫。但若病毒毒力强、治疗延迟或存在脑部结构性损伤,可能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脑电图监测可评估异常放电,头部核磁共振能明确脑组织损伤范围。早期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左乙拉西坦片或奥卡西平片有助于预防癫痫发作。
患者康复期应避免熬夜、饮酒等诱发因素,定期复查脑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