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增敏剂是一类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来帮助控制血糖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增敏剂主要有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等类型。
1、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这类药物包括罗格列酮片、吡格列酮片等,适用于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可能出现水肿、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
2、双胍类双胍类药物如盐酸二甲双胍片通过抑制肝糖异生、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发挥作用,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这类药物能降低基础血糖和餐后血糖,还具有减轻体重、改善血脂代谢等额外获益。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不适,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3、SGLT2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如恩格列净片通过抑制肾脏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这类药物不仅能改善血糖控制,还具有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等作用。使用时需注意可能增加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风险。
4、GLP-1受体激动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注射液通过增强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等多重机制改善血糖控制。这类药物能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同时具有减轻体重、保护心血管等益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5、DPP-4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片通过抑制内源性GLP-1的降解,延长其活性来改善血糖控制。这类药物降糖效果中等,但低血糖风险低,体重影响中性。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鼻咽炎、头痛等,胰腺炎病史者需慎用。
使用胰岛素增敏剂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定期监测血糖和药物不良反应。配合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和体重管理能更好发挥药物疗效。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血糖控制不佳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长期用药者还需定期评估肝肾功能和心血管状况。
去除婴儿衣服上的荧光剂可通过清水浸泡、白醋清洗、阳光暴晒、使用婴幼儿专用洗涤剂、多次漂洗等方式处理。荧光剂可能残留在衣物纤维中,长期接触可能对婴儿皮肤产生刺激。
1、清水浸泡新购买的婴儿衣物建议先用清水浸泡6-8小时,期间每2小时更换一次清水。清水能溶解部分水溶性荧光增白剂,尤其对纯棉材质效果较好。浸泡后需用流动水反复揉搓冲洗,避免荧光剂重新附着。
2、白醋清洗在最后一次漂洗时加入50毫升白醋,浸泡20分钟后正常晾晒。白醋中的醋酸能中和碱性荧光剂,对涤纶混纺衣物更有效。注意不可与洗涤剂同时使用,避免酸碱反应降低去污效果。
3、阳光暴晒将洗净的衣物置于阳光下正反面各暴晒3小时,紫外线可分解部分荧光剂分子结构。此法适合浅色纯棉衣物,深色衣物可能褪色。晒后需拍打去除表面分解物,避免婴儿吸入粉尘。
4、专用洗涤剂选择标注"无荧光增白剂"的婴幼儿洗衣液,其pH值为5.5-7.0接近皮肤酸碱度。清洗时水温保持30-40℃,可提升表面活性剂对荧光剂的剥离效果。避免使用柔顺剂,防止形成荧光剂保护膜。
5、多次漂洗常规洗涤后至少用清水漂洗3次,每次漂洗需完全拧干再换水。对于标注"C6H4SO3Na2"等化学成分的衣物,建议增加至5次漂洗。可使用纱布过滤观察水质,直至无蓝色反光为止。
处理后的衣物应单独存放,避免与成人衣物混放造成二次污染。建议每月用紫外线笔检测衣物荧光反应,选择A类安全标准的婴幼儿服饰。若婴儿出现皮肤发红、瘙痒等症状,应立即停用可疑衣物并就医。日常清洗时优先选择手洗方式,洗衣机滚筒可能残留荧光剂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