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的早期表现可能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升高、意识模糊等症状。
1、头痛头晕:热射病早期常表现为剧烈头痛和头晕,这是由于高温环境下脑血管扩张、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患者可能感到头部沉重、眩晕,严重时可能出现站立不稳的情况。此时应尽快转移到阴凉处,补充水分,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2、恶心呕吐:高温环境下,人体胃肠道功能受到影响,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脱水、电解质紊乱有关。患者应停止活动,少量多次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如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以缓解症状。
3、皮肤干燥:热射病患者的皮肤可能出现干燥、无汗的表现,这是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的典型症状。皮肤干燥的同时可能伴有发红或苍白,触摸时感觉皮肤温度较高。此时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使用风扇加速散热。
4、体温升高:热射病的核心症状之一是体温异常升高,通常超过39℃。体温升高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危及生命。应及时测量体温,如发现体温过高,需立即就医,同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冰袋敷于腋下、颈部等大血管处。
5、意识模糊: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这些症状提示热射病已进入较严重阶段,需立即就医。在等待救护车时,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其意识状态,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预防热射病,建议在高温天气下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饮食方面,可多食用富含水分的蔬果,如西瓜、黄瓜等,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运动时选择清晨或傍晚等温度较低的时间段,并注意适当休息。如出现早期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采取降温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
热射病属于中暑的一种严重类型,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危险的情况。中暑按严重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的典型表现。
热射病的核心特征是核心体温超过40摄氏度,伴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谵妄、抽搐或昏迷。其发病机制与高温环境下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直接相关,当汗腺衰竭导致散热障碍时,体内热量急剧蓄积,引发多器官功能损伤。典型症状包括皮肤灼热无汗、脉搏急促、血压波动以及肝肾功能异常。临床处理需立即进行物理冷却,如冰毯降温、冷水浸泡,并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预防措施强调避免高温时段户外活动,穿戴透气衣物,及时补充含电解质饮品。
普通中暑通常表现为头晕、恶心等轻微症状,通过阴凉处休息和补水即可缓解。但热射病作为其进展形式,可导致横纹肌溶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致命并发症。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户外作业者更易进展为热射病,这类人群在高温天气需加强体温监测。若出现意识模糊或持续高热,须立即送医进行血液净化和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乏力等先兆症状时,应立即转移至凉爽环境,脱去多余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日常需保持每天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运动后及时补充含钠钾的电解质溶液。有心血管疾病者应避免突然从空调房进入高温环境,室内可通过窗帘遮阳、电扇促进空气循环降低室温。用人单位需为高温作业者安排间歇休息,并提供防暑降温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