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表现为咽痛、发热、口腔疱疹等症状。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引起,常见于儿童,成人也可发病。症状通常包括咽痛、发热、食欲下降、口腔疱疹、吞咽困难等。
1、咽痛咽痛是疱疹性咽峡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常感到咽喉部剧烈疼痛,尤其在吞咽时疼痛加剧。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儿童可能因疼痛拒绝进食。咽痛通常伴随咽喉部充血和水肿,检查可见咽后壁和软腭出现散在疱疹。
2、发热发热是疱疹性咽峡炎的典型表现,体温可升高至38-40摄氏度,持续2-4天。发热可能伴随寒战、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儿童发热时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或嗜睡,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必要时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措施。
3、口腔疱疹口腔疱疹是疱疹性咽峡炎的特征性表现,疱疹多出现在咽后壁、软腭、扁桃体等部位。初期为红色斑疹,随后发展为灰白色小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溃疡表面覆盖黄色假膜,周围有红晕,常引起明显疼痛和不适感。
4、食欲下降由于咽痛和口腔溃疡,患者常出现食欲下降,儿童可能完全拒绝进食。长期食欲不振可能导致脱水或营养不良,建议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必要时可通过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吞咽困难吞咽困难是疱疹性咽峡炎的常见伴随症状,由咽部疼痛和水肿引起。患者可能因疼痛而减少吞咽动作,导致唾液积聚。严重吞咽困难可能影响液体摄入,增加脱水风险。可通过局部麻醉喷雾或含漱液缓解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温盐水漱口有助于缓解症状。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过热、辛辣或酸性食物刺激溃疡面。发热期间应多饮水,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儿童患者需家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脱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多数患者1-2周可自愈,但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出现并发症,需加强护理和监测。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及粪口传播。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疱疹或溃疡。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在发病初期最强,患儿的口鼻分泌物、粪便中均可能携带病毒。病毒可通过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给他人,或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餐具等物品间接传播。幼儿园、托儿所等儿童密集场所容易发生聚集性感染。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
少数情况下,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或成人接触病毒后可能成为隐性感染者,虽不出现明显症状但仍具有传染性。孕妇若感染肠道病毒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给新生儿。早产儿、先天性免疫缺陷患儿感染后可能出现重症,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需注意手卫生,教导儿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患儿使用过的餐具、玩具应煮沸消毒,衣物需阳光暴晒。流行季节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室内通风。目前尚无针对肠道病毒的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口腔喷雾缓解疼痛,发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