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切口主要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和感染切口四类。
1、清洁切口:
清洁切口指手术未进入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有菌腔道,且手术过程中未违反无菌操作原则的切口。这类切口感染风险最低,常见于甲状腺切除术、疝修补术等无菌手术。术后通常无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愈合时间约7-10天。
2、清洁-污染切口:
清洁-污染切口指手术进入有菌腔道但无明显污染的情况,如择期胃肠道手术、胆道手术等。这类切口存在一定感染风险,通常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中需注意无菌操作,术后需密切观察切口情况。
3、污染切口:
污染切口指手术区域存在明显污染的情况,如开放性创伤、急性炎症期手术等。这类切口感染风险较高,术中需彻底清创,术后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常见于急诊阑尾炎手术、肠穿孔修补术等。
4、感染切口:
感染切口指手术时切口已存在感染或脓肿的情况,如脓肿切开引流术、感染伤口清创术等。这类切口术后需充分引流,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愈合时间较长,可能需二期缝合或植皮。
术后切口护理需根据不同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张力增加。均衡饮食有助于切口愈合,可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摄入。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定期换药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恢复。
甲状腺炎主要分为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感染性甲状腺炎和产后甲状腺炎五种类型。
一、桥本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会产生攻击甲状腺的抗体,导致甲状腺功能逐渐减退。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甲状腺肿大、疲劳、体重增加等表现。治疗上以甲状腺激素替代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患者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二、亚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颈部疼痛、发热和甲状腺触痛。病程可分为甲状腺毒症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治疗主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严重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多数患者可完全康复,少数可能发展为永久性甲减。
三、无痛性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又称静息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类似亚急性甲状腺炎但不伴疼痛。甲状腺功能变化经历亢进、减退和恢复三个阶段。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多数患者甲状腺功能可自行恢复正常,少数需要短期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四、感染性甲状腺炎感染性甲状腺炎由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表现为甲状腺区剧烈疼痛、红肿发热,可能伴随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形成脓肿时需要穿刺引流。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五、产后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发生在分娩后一年内,与妊娠后免疫系统变化有关。典型表现为产后6-12周出现甲亢症状,随后3-6个月转为甲减,多数在一年内恢复。甲亢期通常无须治疗,甲减期可短期使用甲状腺激素。有产后甲状腺炎病史者再次妊娠复发风险较高。
甲状腺炎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保证碘摄入适量,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可适当限制高碘食物。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非常重要,出现颈部不适、体重异常变化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炎预后差异较大,多数经过规范治疗可获得良好控制,患者应保持积极心态配合医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