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的三查十二对主要包括核对患者信息、血液制品信息及操作流程,是确保输血安全的核心制度。三查指查血液有效期、查血液质量、查输血装置完好性;十二对包括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献血码、血液品种、血量及有效期。
三查环节中,查血液有效期需确认血袋标签标注的有效期未过期,同时观察血液颜色是否正常,有无溶血或凝块。查血液质量需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浆层与红细胞层分界是否清晰。查输血装置完好性需确认输血器包装无破损、滤网完整、管路无扭曲。十二对操作需双人同步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必须与腕带及病历完全一致,血型报告单与血袋标签的ABO及Rh血型需相符,交叉配血结果必须显示无凝集反应。血液品种需与医嘱一致,如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等,血量需精确匹配患者需求。核对过程中任何一项不符均需立即暂停操作并上报。
输血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寒战、发热、皮疹等输血反应。建议医护人员定期参加输血安全培训,严格执行手卫生与无菌操作,输血前使用生理盐水冲管,输血后及时记录输血时间、品种、量及患者反应。血制品储存需符合2-6摄氏度标准,从血库取出后应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室温下放置不得超过30分钟。特殊血型或稀有血型患者应提前与血库沟通备血,急诊输血需遵循紧急用血预案。
输血前使用生理盐水冲管的主要目的是清除输液管路中的残留药物或血液成分,避免输血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输血前冲管是临床输血操作的重要环节。生理盐水作为等渗溶液,不会引起红细胞变形或溶血,适合用于冲洗输液管路。冲管可清除管路中残留的肝素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药物,防止这些药物与血液成分发生反应。冲管还能排除管路中的气泡,减少空气栓塞风险。操作时需使用10-20毫升生理盐水充分冲洗,确保管路通畅无残留。冲管后应立即连接血袋开始输血,避免管路长时间暴露。
输血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寒战、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输血后仍需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确保无血液残留。输血操作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使用一次性输血器。输血前需双人核对患者信息、血型及血液制品信息,确保无误。输血速度应先慢后快,老年患者及心功能不全者需控制滴速。输血记录需完整准确,包括输血时间、量及患者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