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导致的胃肠损伤可通过药物干预、生活方式调整及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主要措施包括使用胃黏膜保护剂、调整阿司匹林用药方案、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等。若出现呕血、黑便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
1、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等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轻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侵蚀。这类药物适用于已出现胃痛、反酸等症状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用,避免与阿司匹林同时服用以降低相互作用风险。
2、胃黏膜保护剂枸橼酸铋钾颗粒、硫糖铝混悬凝胶等药物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阻隔阿司匹林的直接刺激。尤其适合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期间需注意可能出现便秘等副作用。
3、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片、雷尼替丁胶囊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少胃酸分泌,适用于轻中度胃黏膜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与阿司匹林联用时需监测疗效,老年患者应注意调整剂量。
4、调整用药方案在心血管医生指导下改用肠溶型阿司匹林片或调整服药时间,如餐后服用可降低胃肠道刺激。必要时可考虑更换为氯吡格雷等替代抗血小板药物,但需严格评估血栓风险。
5、内镜下治疗对于已出现胃溃疡、出血的患者,需进行胃镜下止血或黏膜修复手术。术后需暂停阿司匹林直至创面愈合,期间改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等替代抗凝方案。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日常饮食选择温和少刺激的食物,避免空腹服用药物。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出现上腹隐痛、食欲下降等早期症状时及时就医。建议每3-6个月检测血常规和便潜血,联合消化科与心内科医生共同制定个体化防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