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撕裂可通过压迫止血、清洁消毒、药物治疗、缝合修复、预防感染等方式处理。外阴撕裂通常由分娩损伤、性行为粗暴、外伤、局部炎症、皮肤脆弱等原因引起。
1、压迫止血外阴撕裂后出现出血时,需立即用干净纱布或毛巾压迫止血。压迫时保持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二次损伤。持续压迫10-15分钟,若出血未停止需及时就医。轻微表浅裂伤通常可通过压迫有效止血,深部撕裂或动脉出血需专业处理。
2、清洁消毒止血后需用生理盐水或清水轻柔冲洗伤口,去除污染物。冲洗后使用碘伏溶液消毒创面,每日消毒2-3次。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消毒时注意从伤口中心向外周环形擦拭。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如厕后建议用温水冲洗。
3、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创面愈合,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疼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合并细菌感染时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药物使用期间观察是否有皮疹等过敏反应。
4、缝合修复深度超过0.5厘米的撕裂伤需在局麻下进行缝合,采用可吸收缝线分层缝合黏膜及皮下组织。术后48小时内冰敷减轻肿胀,7-10天拆线。复杂撕裂需在手术室进行修复,合并血肿需引流处理。产后会阴缝合后建议采用侧卧位减轻压力。
5、预防感染愈合期间避免盆浴和性生活,穿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1-2次,清洗后轻轻拍干。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组织修复。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征象,体温超过38℃需就医。
外阴撕裂恢复期间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增加伤口张力。可适量食用火龙果、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伤口愈合后3个月内使用水溶性润滑剂减少性交摩擦,定期进行盆底肌锻炼增强局部肌肉弹性。如出现伤口裂开、持续疼痛或异常分泌物,应及时至妇科复查。
阴道撕裂可能由分娩损伤、性行为不当、外伤、阴道干涩、先天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药物治疗、缝合修复、物理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处理。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损伤程度后制定个体化方案。
1、分娩损伤阴道撕裂最常见于自然分娩过程中,尤其胎儿过大或产程过快时易导致会阴部皮肤肌肉层裂伤。轻度表现为表浅黏膜破损伴少量出血,重度可能伤及肛门括约肌。需立即进行会阴缝合术,术后使用康复新液湿敷促进愈合,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
2、性行为不当粗暴性交或阴道润滑不足可能造成阴道后穹窿横向裂伤,常伴随剧烈疼痛和鲜红色出血。急性期需用碘伏溶液消毒后涂抹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出血较多时采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恢复期间禁止性生活,必要时使用雌三醇乳膏改善黏膜弹性。
3、外伤因素骑跨伤或异物插入可能导致阴道壁全层撕裂,严重者可合并直肠阴道瘘。需急诊行阴道探查术明确损伤范围,深层裂伤需用可吸收线分层缝合。术后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预防感染,配合微波理疗加速组织修复。
4、阴道干涩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或长期服用避孕药可能引起黏膜萎缩变薄,轻微摩擦即易裂伤。日常可使用水溶性润滑剂减少摩擦,夜间涂抹普罗雌烯阴道用软胶囊增强黏膜抵抗力。反复裂伤者需排查硬化性苔藓等皮肤病。
5、先天发育异常阴道横隔或纵隔患者因解剖结构异常更易发生性交相关撕裂。需通过阴道镜评估畸形程度,部分患者需行隔膜切除术。术后使用硅胶阴道扩张器预防粘连,配合戊酸雌二醇片促进上皮再生。
日常应保持会阴清洁干燥,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选择纯棉透气内裤。恢复期避免骑自行车等跨坐运动,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胶原蛋白生成。若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或持续出血,需立即复诊排除感染或愈合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