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吃东西被卡可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拍背法、催吐法、心肺复苏、就医处理等方式急救。异物卡喉可能由进食过快、食物过大、咀嚼不充分、咽喉疾病、神经系统异常等因素引起。
1、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施救者从背后环抱患儿腰部,一手握拳抵住其上腹部,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操作时注意力度,避免造成肋骨骨折或内脏损伤。若患儿失去意识需立即停止并改用心肺复苏。
2、拍背法适用于1岁以下婴儿。将婴儿面部朝下置于前臂,头部低于胸部,用手掌根部连续快速拍击肩胛骨连线中点5次,随后翻转仰卧用两指按压胸骨下半段5次,交替进行直至异物排出。注意保持气道开放,拍击力度以能引起婴儿咳嗽为宜。
3、催吐法若异物未完全阻塞气道且患儿意识清醒,可用手指刺激舌根诱发呕吐反射。但尖锐异物、腐蚀性物质或昏迷患儿禁用此法。催吐后需观察是否排出异物,若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应立即停止。
4、心肺复苏当异物导致完全梗阻且患儿意识丧失时,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先开放气道尝试取出可见异物,随后以30次胸外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循环操作,直至专业医疗人员到达。注意儿童胸廓弹性较大,按压深度应为胸廓前后径的三分之一。
5、就医处理对于位置较深的异物或急救无效者,需紧急送往医院通过喉镜、支气管镜取出。医生可能根据情况使用异丙酚镇静,严重者需气管切开。若异物滞留超过24小时可能引发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
家长需培养儿童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避免进食果冻、坚果等高风险食物。进食时保持安静环境,不要逗笑或惊吓儿童。建议家长学习婴幼儿急救课程,家中常备急救包。若发生呛咳后异物看似排出,仍需观察72小时是否出现发热、喘鸣等迟发症状,必要时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