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康复后需注意定期复查心脏功能、预防感染、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可能对冠状动脉造成损害。
1、定期复查心脏功能川崎病患儿康复后需遵医嘱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监测冠状动脉是否出现扩张或动脉瘤。建议在病程1-2年内每3-6个月复查一次,之后根据病情调整复查频率。若发现冠状动脉异常,需增加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项目。家长需记录患儿每次检查结果以便医生对比评估。
2、预防感染康复初期患儿免疫力较低,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减少呼吸道感染风险。接种疫苗需咨询医生,灭活疫苗通常在病程3个月后接种,减毒活疫苗需延迟至病程11个月后。日常注意手部卫生,家长需保证居住环境通风清洁。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源。
3、合理饮食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摄入,促进血管内皮修复。控制高盐高脂食物,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3克,减少油炸食品。可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猕猴桃、橙子,有助于抗氧化。家长需培养患儿规律进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4、适度运动无冠状动脉损伤的患儿可在康复1个月后逐步恢复日常活动,3个月后参与适度体育锻炼。存在冠状动脉病变者需严格遵循医嘱控制运动强度,禁止剧烈运动如足球、篮球等。建议选择散步、游泳等低强度运动,家长需监测运动后心率变化。
5、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的患儿,家长需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黑便等不良反应。使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的患儿可能出现头痛、皮疹等反应。所有药物均须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停药。若出现皮肤瘀斑、持续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川崎病康复后护理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计划。保持规律作息,保证每日8-10小时睡眠。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诱发血管痉挛。建立症状日记记录体温、食欲等变化,复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保持积极心态,家长可通过绘本、游戏等方式帮助患儿理解疾病,减轻心理负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胸痛等症状需及时心血管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