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可通过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日常护理、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通常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脱屑、水疱、糜烂等症状。皮炎可能与过敏、感染、遗传、环境刺激、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
1、外用药物皮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卤米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缓解瘙痒和炎症。伴有细菌感染时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皮肤干燥脱屑时可使用尿素软膏、维生素E乳等保湿剂。
2、口服药物瘙痒严重者可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泛发性皮炎或症状较重时可能需要短期口服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继发真菌感染时可使用伊曲康唑胶囊,细菌感染时可选用阿莫西林胶囊。
3、物理治疗顽固性皮炎可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急性渗出性皮炎可用生理盐水冷湿敷。慢性肥厚性皮损可考虑冷冻治疗或激光治疗。物理治疗需在专业医疗机构由医生操作。
4、日常护理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患处,选择棉质透气衣物。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沐浴产品,洗澡水温不超过38摄氏度。保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冬季可使用加湿器。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
5、中医调理血虚风燥型可用当归饮子加减,湿热蕴结型可用龙胆泻肝汤。外治可选用青黛散、三黄洗剂等。针灸可选曲池、血海、足三里等穴位。中药治疗需经中医师辨证施治,不可自行用药。
皮炎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精神紧张。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刺激及高糖高脂食物,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胡萝卜、全谷物等。注意观察皮损变化,如出现渗液增多、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复诊。避免自行长期使用强效激素药膏,不同部位皮肤对药物吸收率差异较大,面部、会阴等薄嫩部位需选择弱效激素并严格控制使用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