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物吸入需立即采取侧卧位清理呼吸道,并通过拍背促进异物排出,必要时需就医进行气管插管或支气管镜治疗。呕吐物吸入可能由醉酒、麻醉反应、胃食管反流、神经系统疾病、吞咽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侧卧位清理发现呕吐物吸入时首先将患者置于侧卧位,头部略低于胸部,利用重力作用使口腔内残留呕吐物流出。用手指或纱布缠绕工具清除口鼻可见的固体异物,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婴幼儿可采用头低脚高体位,轻拍足底刺激咳嗽反射。
2、拍背排异法对于意识清醒者,操作者用手掌根部在患者两侧肩胛骨之间快速有力叩击,通过震动使气道内异物松动。婴幼儿需俯卧于操作者前臂,保持头部低于躯干位置后实施拍背。每次连续拍击5次,观察是否咳出异物。
3、海姆立克急救当拍背无效且患者出现窒息表现时,需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者从背后环抱患者上腹部,快速向上向内冲击,通过膈肌上抬产生气流排出异物。孕妇或肥胖者需改为胸部冲击法,婴幼儿则采用背部拍击联合胸部按压法。
4、医疗干预出现持续紫绀、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时需紧急就医。医生可能进行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或通过支气管镜直视下取出深部异物。严重肺部感染需使用氨溴索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药物控制炎症。
5、原发病处理针对导致呕吐的基础疾病进行治疗,胃食管反流患者可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抑制胃酸,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需调整多巴丝肼片等药物剂量。吞咽功能障碍者应进行康复训练,术后患者需调整麻醉镇痛方案。
预防呕吐物吸入需注意醉酒后有人监护,麻醉前严格禁食。婴幼儿喂奶后保持竖立拍嗝,老年人进食时保持坐位。胃食管反流患者睡前3小时禁食,睡眠时抬高床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建议改变食物性状,进食时集中注意力。出现反复吸入情况需完善吞咽功能评估,必要时留置鼻饲管保障营养摄入。
吸入有毒气体后应立即脱离污染环境,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就医。处理方式主要有脱离污染源、保持呼吸通畅、吸氧治疗、药物治疗、紧急医疗支持。
1、脱离污染源迅速远离有毒气体泄漏区域是首要措施。若为密闭空间,需向上风向或高处转移,避免奔跑加重中毒。同时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清水冲洗皮肤接触部位。一氧化碳中毒者需立即开窗通风,煤气泄漏时应关闭阀门。
2、保持呼吸通畅解开衣领腰带,清除口鼻分泌物,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若出现喉头水肿导致呼吸困难,可采用半卧位缓解症状。对于昏迷患者,须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禁止喂食饮水以免窒息。
3、吸氧治疗到达安全区域后应尽快吸氧,普通中毒者通过鼻导管吸氧即可,一氧化碳中毒需使用面罩高流量吸氧。医疗场所可采用高压氧舱治疗,能加速碳氧血红蛋白解离。吸氧时间根据中毒程度维持4-6小时。
4、药物治疗根据毒物性质选用特效解毒剂,如氰化物中毒可静脉注射亚硝酸钠注射液和硫代硫酸钠注射液,有机磷中毒需使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和氯解磷定注射液。非特异性治疗包括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减轻肺水肿,氨茶碱注射液缓解支气管痉挛。
5、紧急医疗支持出现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危重情况时需立即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对于腐蚀性气体吸入导致肺损伤者,可能需机械通气支持。所有重度中毒患者均应转入ICU持续监测心肺功能。
日常应加强有毒气体防护意识,化工从业人员须规范佩戴防毒面具。家庭使用燃气时保持通风,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若发现他人中毒,施救时需做好自身防护,避免成为二次受害者。恢复期患者应避免吸烟及接触刺激性气体,定期复查肺功能,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