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筛一般在孕24-28周进行最为合适。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主要有空腹血糖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随机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尿糖检测等方法。
1、空腹血糖检测空腹血糖检测要求孕妇至少禁食8小时,通常在早晨进行。该检测能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数值超过5.1mmol/L需警惕妊娠期糖尿病。检测前三天应保持正常饮食,避免刻意节食影响结果准确性。部分医院会将此项作为糖筛初筛项目。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金标准,需空腹抽血后服用75克葡萄糖溶液,分别检测服糖后1小时和2小时血糖值。三项血糖阈值分别为空腹5.1mmol/L、1小时10.0mmol/L、2小时8.5mmol/L,任意一项超标即可确诊。试验过程中需静坐避免活动干扰。
3、随机血糖检测随机血糖检测不受进食时间限制,但结果易受饮食影响。当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且伴有典型症状时具有诊断价值。该方法多用于孕期出现多饮多尿等症状时的初步筛查,不能替代标准糖筛流程。
4、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8-12周平均血糖水平,正常值应低于6%。孕期因红细胞寿命缩短可能导致结果偏低,故不作为主要诊断依据。该检测适用于孕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评估,或辅助判断糖筛结果可疑的情况。
5、尿糖检测尿糖检测通过试纸法筛查尿液中葡萄糖含量,阳性结果需结合血糖检测判断。孕期肾糖阈降低可能导致生理性尿糖阳性,该方法特异性较差。通常作为产检常规项目用于初步筛查,不能单独用于妊娠期糖尿病诊断。
建议孕妇在孕中期按时完成糖筛检查,检查前三天保持每日150克以上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剧烈运动。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后需通过医学营养治疗控制血糖,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适量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定期产检评估胎儿发育情况,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治疗。产后6-12周需复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明确血糖恢复情况。
糖尿病足筛查项目主要包括足部皮肤检查、神经功能评估、血管功能检测、足部压力分析和感染指标监测。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期筛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变,预防严重足部溃疡和截肢风险。
1、足部皮肤检查足部皮肤检查是糖尿病足筛查的基础项目,主要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干燥程度以及有无破损、溃疡、鸡眼或胼胝。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和血液循环障碍,足部皮肤容易出现干燥、皲裂,甚至微小伤口不易察觉。检查时需特别注意足底、趾缝等隐蔽部位,这些区域容易因摩擦或压迫形成溃疡。定期皮肤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干预。
2、神经功能评估神经功能评估通过10克单丝试验、音叉振动觉测试和踝反射检查等方法,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会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患者对疼痛、温度和压力的感知能力下降,容易因外伤或长时间压迫而不自知。神经功能评估可以量化神经损伤程度,为后续护理和治疗提供依据。严重的神经病变患者需要更加频繁的足部检查和特殊护理。
3、血管功能检测血管功能检测包括踝肱指数测量、足背动脉触诊和多普勒超声检查,用于评估下肢血液循环状况。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外周动脉疾病,导致足部供血不足,伤口愈合能力下降。血管功能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血流受限情况,预测足部溃疡风险。对于血管病变明显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或血管外科会诊,以改善下肢血供。
4、足部压力分析足部压力分析通过步态评估和压力分布检测,识别足部异常受力区域。糖尿病患者足部生物力学改变可能导致局部压力集中,长期高压区域容易形成溃疡。压力分析可以帮助定制个性化的减压鞋垫或矫形器,重新分布足底压力,预防溃疡发生。对于已有足部畸形的患者,定期压力分析尤为重要。
5、感染指标监测感染指标监测包括足部红肿热痛等临床表现观察,以及必要的血液检查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下降,足部伤口容易继发感染,且感染往往进展迅速。早期识别感染迹象可以及时开始抗生素治疗,避免感染扩散导致骨髓炎或全身性感染。对于已有溃疡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创面评估和细菌培养,指导抗感染治疗。
糖尿病足筛查应定期进行,建议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接受一次全面足部检查,高风险患者每3-6个月检查一次。除专业筛查外,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赤脚行走,选择合适鞋袜,每天自行检查足部。发现任何皮肤破损、红肿或异常感觉应及时就医。良好的血糖控制和戒烟也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通过规范的筛查和日常护理,大多数糖尿病足并发症可以得到有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