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肺动脉高压需通过氧疗、药物治疗、严密监测、生活方式调整及必要时终止妊娠等方式干预。肺动脉高压可能由先天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慢性肺病、血栓栓塞性疾病及特发性因素引起。
1、氧疗持续低流量吸氧可改善孕妇血氧饱和度,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家庭氧疗设备,每日吸氧时间根据血氧监测结果调整。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以防氧中毒。
2、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西地那非、波生坦等靶向药物降低肺动脉压力,禁用安贝生坦等致畸药物。利尿剂需谨慎使用以防血容量不足。用药期间需每周监测肝功能、血常规及胎儿发育情况。
3、严密监测每周进行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心功能,定期检测NT-proBNP指标。妊娠32周后需住院监护,通过胎心监护、脐血流监测评估胎儿状况。出现咯血、晕厥或血氧低于90%需紧急处理。
4、生活方式调整严格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3克,保持每日尿量1500毫升以上。采取半卧位休息减轻心脏负荷,避免爬楼等负重活动。建议记录每日体重变化,单周增长超过1公斤需警惕水肿加重。
5、终止妊娠心功能Ⅲ-Ⅳ级或肺动脉收缩压超过50mmHg时,需在孕34周前择期剖宫产。围术期需多学科团队协作,准备体外膜肺氧合等急救措施。产后仍需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至少72小时。
肺动脉高压孕妇应保持每日蛋白质摄入80-100克,优先选择鱼类、禽类等优质蛋白。可进行呼吸操训练改善肺功能,但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静息状态20次/分。建议每餐进食量控制在300毫升以内,采取少食多餐模式。睡眠时垫高床头30度,定期进行下肢按摩预防血栓。所有治疗需在产科与心内科医师共同指导下进行,禁止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可能与遗传因素、围产期缺氧、肺部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胎儿肺血管的正常发育,导致出生后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围产期缺氧常见于胎盘功能异常、脐带绕颈等情况,缺氧会刺激肺血管收缩。肺部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膈疝、肺发育不良等,会改变肺血管结构。患儿通常表现为呼吸急促、皮肤青紫、血氧饱和度降低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
治疗需根据病因采取综合措施。轻症可通过吸氧、使用肺血管扩张剂如吸入一氧化氮改善症状。重症可能需要机械通气甚至体外膜肺氧合支持。部分病例需使用西地那非片、波生坦片等靶向药物降低肺动脉压力。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或肺部结构异常者可能需手术矫正。
患儿应保持安静环境,避免剧烈哭闹增加氧耗,喂养时注意少量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