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可通过避免诱因、口服抗组胺药物、外用止痒剂、免疫调节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荨麻疹通常由过敏反应、感染、物理刺激、自身免疫异常、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避免诱因明确并远离诱发因素是控制荨麻疹的基础措施。常见诱因包括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花粉、尘螨等吸入性过敏原,冷热刺激或机械摩擦等物理因素。记录饮食日记和环境接触史有助于识别个体敏感因素。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需注意压力、疲劳等诱发因素。
2、口服抗组胺药物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是荨麻疹的一线治疗药物,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能有效抑制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和瘙痒。对于顽固性病例可联合使用H2受体拮抗剂。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用,慢性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3、外用止痒剂炉甘石洗剂、薄荷脑软膏等外用制剂能快速缓解局部风团和瘙痒症状。冷敷可收缩血管减轻水肿,但寒冷性荨麻疹患者禁用。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感染,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严重肿胀时可短期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乳膏。
4、免疫调节治疗对常规治疗无效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可考虑使用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调节免疫应答。部分患者需检测自体血清皮肤试验,明确是否存在自身抗体。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适用于重症患者,但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和血压等不良反应。
5、中医调理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慢性荨麻疹具有独特优势。风热型多用消风散加减,风寒型选用麻黄桂枝各半汤,气血两虚型采用当归饮子。针灸选取曲池、血海等穴位调节营卫,耳穴贴压可辅助止痒。中药熏蒸和药浴能改善皮肤微循环。
荨麻疹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钙剂有助于降低血管通透性。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选择无刺激沐浴产品。急性发作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随身携带抗组胺药物以备应急。记录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和可疑诱因,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变化。合并呼吸困难、腹痛等全身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