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性腹泻可通过补液治疗、调整饮食、使用益生菌、服用蒙脱石散、接种疫苗等方式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肠道菌群失衡、脱水风险、接触传播等原因引起。
1、补液治疗:
轮状病毒性腹泻容易导致脱水,口服补液盐是首选治疗方法。补液盐含有葡萄糖和电解质,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轻度脱水。对于严重脱水患儿,需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
2、调整饮食:
患病期间应继续母乳喂养,已添加辅食的婴儿可进食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
3、使用益生菌:
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缓解腹泻症状。益生菌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
4、服用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内的病毒和毒素,保护肠黏膜。该药物需空腹服用,与其他药物间隔2小时,使用前应咨询
5、接种疫苗: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有口服减毒活疫苗可供选择,建议在婴幼儿2-6月龄期间完成接种程序。
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需注意臀部护理,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患儿用品需单独清洗消毒。母乳喂养的母亲应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尿量,如出现持续高热、呕吐、尿量减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锌制剂,有助于肠黏膜修复和免疫功能恢复。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主要用于预防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
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呕吐、水样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甚至危及生命。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帮助婴幼儿建立对轮状病毒的免疫力。目前国内常用的轮状病毒疫苗包括口服五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和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接种后可显著降低轮状病毒感染的概率,减轻感染后的症状严重程度。疫苗通常在婴幼儿2月龄至3岁期间接种,具体接种程序需遵循当地免疫规划。
接种疫苗后应注意观察婴幼儿有无发热、食欲不振等轻微不良反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若出现持续呕吐或腹泻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