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手术后流脓可能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腹腔感染、术后引流不畅、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手术修复、营养支持等方式干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切口感染手术切口处出现红肿热痛伴脓性渗出,多因术中消毒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导致。需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根据结果选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每日用碘伏溶液消毒换药,保持敷料干燥清洁。
2、吻合口瘘胃肠吻合部位发生渗漏时,消化液及食物残渣刺激周围组织形成脓肿,表现为持续发热和脓性引流液。需禁食并留置胃肠减压,静脉输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制消化液分泌,严重者需二次手术修补瘘口。
3、腹腔感染术中污染或淋巴清扫导致腹腔积液继发感染,脓液可能经引流管或切口渗出。超声检查可见液性暗区,需用注射用美罗培南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控制感染,必要时穿刺引流脓腔。
4、引流不畅留置引流管扭曲或堵塞时,积液无法及时排出可能化脓。表现为引流液突然减少伴局部胀痛,需调整引流管位置或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严重者需更换引流管并加强负压吸引。
5、营养不良术后蛋白摄入不足导致组织修复能力下降,切口愈合延迟易继发感染。需监测血清白蛋白水平,通过肠内营养粉剂或人血白蛋白补充营养,逐步过渡到高蛋白饮食如鱼肉泥、蒸蛋羹等。
术后应每日观察切口及引流液性状,记录脓液颜色、量和气味变化。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沾水。饮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选择易消化的鱼肉、嫩叶蔬菜等,适当补充维生素C促进愈合。出现发热超过38℃或脓液恶臭时须立即返院复查,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伤口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