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术后建议采取仰卧位或半卧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术后早期需保持患肢伸直,可在膝关节下方垫软枕抬高15-30度以减轻肿胀。
仰卧位是术后最推荐的姿势,能够保持膝关节处于中立位,减少假体承受的压力。患者可在小腿下方放置枕头支撑,高度以膝关节轻微弯曲为宜。侧卧位需谨慎采用,必须在大腿间夹持枕头防止患肢内收,避免假体脱位风险。半卧位适合术后进食或阅读,但需确保腰部有足够支撑,膝关节保持伸直状态。翻身时应遵循轴线翻身原则,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避免扭转膝关节。术后48小时内应每小时调整一次体位,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
膝关节置换术后需保持床垫硬度适中,过硬可能增加假体周围压力,过软则不利于维持正确体位。术后2周内避免俯卧位,防止膝关节过度屈曲。睡眠时可使用长条形枕头沿患肢外侧固定,减少无意识翻身带来的风险。日常坐姿需保持膝关节低于髋关节,座椅高度以双脚平放地面为宜。康复期间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体位调整训练,结合踝泵运动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力量恢复。
膝关节置换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康复训练、药物管理、饮食调整和定期复查等问题。术后护理直接影响关节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需严格遵循医嘱。
1、伤口护理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或污染。每日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或发热等感染迹象,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伤口愈合前禁止盆浴或游泳,淋浴时可用防水敷料保护。遵医嘱定期更换敷料,拆线前避免剧烈活动。
2、康复训练术后早期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直腿抬高等被动训练,预防血栓和肌肉萎缩。逐渐过渡到助行器辅助行走、膝关节屈伸等主动训练。训练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负重或突然扭转关节。康复期间出现持续疼痛或肿胀需暂停训练并咨询医生。
3、药物管理术后需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血栓,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和炎症。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需按疗程服用以预防感染。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服用抗凝药期间需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不良反应。
4、饮食调整术后应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等促进组织修复,补充钙和维生素D强化骨骼。多食用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有助于伤口愈合。控制高脂高糖饮食以避免体重增加加重关节负担,每日饮水量保持1500-2000毫升。
5、定期复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复查X线评估假体位置和骨愈合情况。每年需进行1次关节功能检查,长期随访可及时发现假体松动或磨损。复查时需携带出院记录和影像资料,向医生反馈日常活动中的关节不适感或异常声响。
膝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内避免爬楼梯、深蹲等动作,睡眠时可在膝下垫软枕保持轻度屈曲。外出时使用拐杖或助行器分担负重,选择防滑鞋减少跌倒风险。保持乐观心态,康复期间可与病友交流经验,但个体差异较大需以专业康复方案为准。如出现关节突发剧痛、假体脱位或发热超过38.5℃,须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