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皮试判定标准主要依据硬结直径大小,分为阴性、一般阳性、中度阳性和强阳性四种结果。
1、阴性结果:
皮试后48-72小时观察,注射部位硬结直径小于5毫米或无硬结为阴性。阴性结果通常表示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但需注意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假阴性。
2、一般阳性:
硬结直径5-9毫米为一般阳性,可能提示曾接种卡介苗或既往感染过结核菌。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判断,如无明确接触史可定期观察。
3、中度阳性:
硬结直径10-14毫米属于中度阳性,提示存在结核菌感染可能。此时需进行胸部X线检查,观察是否有活动性病灶,并评估是否存在咳嗽、低热等临床症状。
4、强阳性反应:
硬结直径≥15毫米或出现水疱、坏死为强阳性,高度提示活动性结核感染。强阳性者即使无症状也需完善痰涂片、痰培养等进一步检查,婴幼儿强阳性具有更高诊断价值。
5、特殊人群判定:
HIV感染者硬结≥5毫米即判为阳性,糖尿病患者标准与常人相同但假阴性率增高。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需结合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综合判断。
皮试后应保持注射部位干燥清洁,避免抓挠影响结果判断。强阳性者需与传染源隔离,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筛查。日常注意均衡饮食,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A、C、D的摄入,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咳嗽、午后低热、夜间盗汗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复查,结核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完成6-9个月的规范治疗。
结核菌皮试结果可通过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反应来判断。
结核菌皮试后48-72小时需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现硬结。硬结直径小于5毫米为阴性,表明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或处于感染早期。硬结直径5-9毫米为弱阳性,可能由卡介苗接种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硬结直径10-14毫米为中度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结核感染风险。硬结直径超过15毫米或出现水疱、坏死为强阳性,需高度怀疑活动性结核病。
皮试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结核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假阴性。强阳性结果需进一步进行胸部X线、痰涂片等检查明确诊断。皮试后避免抓挠注射部位,保持局部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