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误服高锰酸钾需立即就医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能引起口腔黏膜灼伤、胃肠腐蚀甚至全身中毒。主要处理方式有催吐、稀释中和、保护黏膜、对症治疗、严密观察。
1、催吐处理发现误服后应立即用压舌板刺激舌根催吐,但意识不清或已发生呕吐者禁止催吐。可让患儿饮用大量温开水后再行催吐,重复进行2-3次以清除残留毒物。催吐时需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家长需记录呕吐物性状和量供医生参考。
2、稀释中和误服1小时内可饮用牛奶或蛋清稀释毒物,蛋白质能与高锰酸钾结合降低腐蚀性。每10分钟给予50-100毫升,总量不超过500毫升。禁用酸性饮料以免加重氧化反应,可选用维生素C溶液中和但须遵医嘱。
3、保护黏膜误服后口腔可能出现褐色染色和溃疡,可用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反复漱口。胃肠黏膜保护可选用硫糖铝混悬液或蒙脱石散,硫糖铝混悬液能形成保护膜,蒙脱石散可吸附残余毒物。家长需观察有无腹痛、血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
4、对症治疗出现喉头水肿需立即使用肾上腺素雾化吸入,呼吸困难者行气管插管。静脉注射亚甲蓝可治疗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2毫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所有治疗均需在急诊科监护下进行。
5、严密观察住院监测至少24小时,重点观察呼吸、心率、血压及尿量变化。后期可能出现肝肾功能损害,需定期检测转氨酶和肌酐值。出院后1周内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家长需妥善存放化学物品,教育儿童识别危险标志。
误服高锰酸钾后24小时内禁食固体食物,恢复期给予米汤、藕粉等温和流食。所有家庭消毒剂应锁柜存放,外用高锰酸钾片剂需配制成0.01%-0.02%溶液使用。日常看护中家长需培养儿童安全意识,避免接触药品和化学品,必要时安装儿童安全锁。出现误服后除立即处理外,务必保留包装物或残留物供医生查验。
小孩一岁半误食干燥剂需立即就医处理。干燥剂可能含有硅胶、生石灰或氯化钙等成分,不同成分的毒性及处理方式存在差异,家长切勿自行催吐或喂水,应携带包装物迅速前往急诊科。
硅胶类干燥剂通常无毒,但大量摄入可能导致胃肠不适,表现为恶心或轻微腹痛。生石灰干燥剂遇水会释放大量热量,可能灼伤口腔和消化道,需用植物油冲洗口腔后就医。氯化钙干燥剂具有腐蚀性,接触后可能引发呕吐或腹泻,需立即清除口腔残留并送医。部分干燥剂含少量钴盐,长期接触可能影响造血功能,需通过血液检查排除重金属中毒。误食后可能出现咳嗽或呼吸困难,提示干燥剂粉末吸入气道,需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
就医后医生可能根据情况采取洗胃、活性炭吸附或静脉输液等治疗。若出现黏膜灼伤,需使用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创面。预防干燥剂中毒应妥善存放各类防潮产品,选择儿童安全包装的食品和药品。家长需定期检查玩具和食品包装内的干燥剂是否泄漏,将危险品放置于婴幼儿无法触及的高处。建议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应对突发情况,家中常备急救联系电话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