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速患者能否拔牙需根据具体病情决定。若为生理性心动过速且无其他心脏疾病,通常可以拔牙;若由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病理性因素引起,则需先控制原发病再评估拔牙风险。
生理性心动过速多与情绪紧张、剧烈运动或咖啡因摄入有关,这类患者心率通常可自行恢复正常范围。拔牙前通过心电监护确认心率稳定在100次/分钟以下,术中采用含肾上腺素的局麻药不会显著影响心血管系统。但需避免在疲劳、失眠等身体应激状态下拔牙,建议选择上午时段操作,术前可进行深呼吸训练缓解焦虑。
病理性心动过速患者拔牙存在较高风险,尤其是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未控制者,拔牙刺激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合并冠心病者需确保近期无胸痛发作,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正常。严重心脏瓣膜病患者拔牙前须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者禁用超声骨刀等可能产生菌血症的设备。这类患者建议在心内科医生监护下,于具备急救条件的口腔外科实施拔牙。
心动过速患者拔牙前应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口腔医生需与心内科医生共同评估风险。术后需加强心电监测,避免用吸管饮水以防负压诱发心律失常。若出现心悸加重、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必要时延迟非急症拔牙直至心脏病情稳定。
心动过速多数情况下无须手术治疗,可通过药物或生活方式调整控制。是否需要手术取决于具体类型、发作频率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常见类型通常首选药物治疗,如盐酸普罗帕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减少发作。导管射频消融术仅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发作频繁或存在预激综合征等特定情况。室性心动过速若由结构性心脏病引发,可能需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或接受外科手术。部分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需评估手术必要性。
日常应避免摄入咖啡因及酒精,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发作时可采用valsalva动作等物理方法终止心动过速。建议定期监测心电图,由心内科医生根据动态心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等结果制定个体化方案。若出现晕厥、胸痛或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