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治疗关键在于控制炎症、缓解疼痛及预防并发症,主要通过散瞳治疗、抗炎药物、病因治疗、并发症处理及定期随访等方式综合干预。
1、散瞳治疗:
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如阿托品或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可解除睫状肌痉挛、减轻疼痛,同时防止虹膜后粘连。散瞳需持续至炎症完全消退,期间需监测眼压变化。
2、抗炎药物:
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氟米龙或地塞米松,重症需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可辅助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血管通透性。
3、病因治疗:
约50%病例与强直性脊柱炎、结核或病毒感染相关。需排查HLA-B27抗原、胸部X线等,针对风湿性疾病可联合柳氮磺吡啶,感染性病因需加用抗结核或抗病毒药物。
4、并发症处理:
继发青光眼时需降眼压药物如噻吗洛尔,白内障成熟后行超声乳化术。角膜内皮失代偿需角膜移植,瞳孔闭锁可行激光虹膜切开。
5、定期随访:
急性期每周复查视力、眼压及前房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避免反跳。慢性患者每3个月评估眼底及房角,复发频繁者需长期免疫调节治疗。
治疗期间需佩戴墨镜减轻畏光症状,保持环境光线柔和。饮食宜补充维生素A、C及欧米伽3脂肪酸,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严格遵医嘱用药,禁止自行调整散瞳剂频率。恢复期避免游泳及剧烈运动,睡眠时抬高床头减少眼部充血。出现视力骤降、眼胀痛需立即急诊处理。
鼻窦炎治疗周期通常为1-3周,具体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式有关。
急性鼻窦炎多由细菌感染或过敏反应引起,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轻症患者通过规范用药1-2周可缓解,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和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2-3周治疗,若合并鼻息肉或解剖结构异常,需配合鼻窦穿刺或内镜手术。治疗期间需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避免用力擤鼻。慢性鼻窦炎病程超过12周,需长期综合治疗,部分患者需持续用药数月。
治疗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粉尘和冷空气刺激,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