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应挂心血管内科,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因素引起。
1、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内科是冠心病诊疗的核心科室,主要负责冠状动脉疾病的药物管理、介入治疗及长期随访。医生会通过心电图、冠脉CTA或造影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开具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以及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若需支架植入等介入手术,通常由该科室医生完成。
2、急诊科突发胸痛、心悸等急性冠脉综合征症状时需立即就诊急诊科。急诊医生会快速完成心肌酶谱检测和心电图检查,排除心肌梗死。对于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急诊科会启动绿色通道,联合心血管内科实施溶栓或急诊PCI手术,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等药物进行再灌注治疗。
3、心脏外科多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患者可能需转诊心脏外科评估搭桥手术。外科医生会根据冠脉造影结果,选择取患者大隐静脉或胸廓内动脉作为桥血管,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仍需心血管内科长期随访,配合使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率。
4、康复医学科支架植入或搭桥术后患者可至康复医学科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医生会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通过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安全运动强度,指导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同时监测血压、心率变化,帮助改善心肺功能。
5、内分泌科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需联合内分泌科调控血糖。医生会调整二甲双胍缓释片、胰岛素等降糖方案,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减少高血糖对血管的进一步损害,延缓冠心病进展。
冠心病患者日常需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出现胸痛持续15分钟不缓解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我国膳食结构整体有利于预防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等慢性病,但仍需注意部分饮食细节的调整。
传统中式饮食以谷物为主食,搭配丰富蔬菜、豆类和适量动物性食物,这种结构具有低脂肪、高膳食纤维的特点。谷物提供充足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豆类含有优质蛋白和植物固醇,有助于降低血液胆固醇。烹饪方式多采用蒸煮炖等低温加工,减少油脂氧化和有害物质产生。鱼类摄入提供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这种饮食模式能有效控制总热量摄入,维持合理体重。
部分地区的饮食存在改进空间,如北方地区食盐摄入量较高,可能增加高血压风险。某些传统腌制食品含有较多亚硝酸盐,长期过量食用不利于健康。动物内脏和肥肉摄入过多可能提升饱和脂肪酸比例。精制谷物比例上升导致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外出就餐频率增加带来油脂和调味品过量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建议适当减少加工食品,增加全谷物比例,控制烹调用油量。
保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每日摄入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选择低脂乳制品和禽肉替代部分红肉。每周食用2-3次海产品,适量摄入坚果类食物。控制添加糖和酒精摄入,成人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注意食物多样化,保证各类营养素均衡摄入。规律进餐并配合适度运动,可进一步降低慢性病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