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调整饮食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控制在3-5克,同时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等。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氢氯噻嗪片、缬沙坦胶囊、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及抑制免疫反应。定期复查包括每1-3个月检查尿常规、肾功能及血压监测,病情稳定后可延长至每6个月复查一次。若出现严重肾功能损害或药物控制不佳,需考虑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需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感染,保持规律作息,出现水肿时适当抬高下肢促进回流。
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可通过发病部位、病因及典型症状进行区分。
肾小球肾炎主要累及肾小球,多由免疫异常或感染后免疫反应引发,典型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急性期可能出现茶色尿或泡沫尿,慢性进展可导致肾功能减退。常见类型包括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和IgA肾病。肾盂肾炎则属于尿路感染范畴,病变集中于肾盂及肾实质,多由细菌逆行感染引起,典型症状为高热、寒战、腰痛伴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尿液检查可见脓尿和菌尿。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致病菌。
日常需注意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憋尿,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进行尿常规及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