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阴道炎可能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过敏反应、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引起。急性阴道炎通常表现为外阴瘙痒、分泌物异常、排尿疼痛、性交疼痛、阴道灼热感等症状。
1、细菌感染细菌性阴道炎是急性阴道炎的常见类型,主要由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衡导致。过度清洁、频繁冲洗阴道、使用抗生素等因素可能破坏阴道微环境。症状包括灰白色稀薄分泌物伴有鱼腥味。治疗可选用甲硝唑、克林霉素、替硝唑等药物,需遵医嘱规范用药。
2、真菌感染念珠菌感染引发的阴道炎多见于免疫力低下、妊娠期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典型表现为白色凝乳状分泌物及剧烈瘙痒。克霉唑栓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可有效治疗。保持外阴干燥透气有助于预防复发。
3、寄生虫感染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通过性接触传播,表现为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伴明显异味。患者及性伴侣需同时接受甲硝唑或替硝唑治疗。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注意个人用品消毒隔离。
4、过敏反应接触卫生巾、避孕套、洗涤剂等物品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引发过敏性阴道炎。症状包括突发性红肿瘙痒,去除过敏原后多可自行缓解。严重时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必要时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
5、激素水平变化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萎缩性阴道炎,阴道壁变薄干燥易受刺激。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可改善症状,配合保湿剂缓解不适。哺乳期、产后等特殊生理阶段也需注意会阴护理。
预防急性阴道炎需注意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碱性洗液冲洗阴道。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勤换洗,经期及时更换卫生用品。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量补充含乳酸菌的发酵乳制品。出现异常分泌物或瘙痒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病情。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性伴侣有症状需同步检查治疗。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急性阴道炎的症状主要有外阴瘙痒、异常分泌物、灼热感、性交痛以及尿频尿急。急性阴道炎通常由细菌、真菌或滴虫感染引起,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针对性治疗。
1、外阴瘙痒外阴瘙痒是急性阴道炎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外阴部持续或间歇性刺痒,可能伴随红肿。真菌性阴道炎瘙痒尤为剧烈,夜间可能加重。患者应避免抓挠,穿着透气棉质内裤,减少局部刺激。
2、异常分泌物分泌物性状改变具有诊断意义。细菌性阴道炎多为灰白色稀薄分泌物伴鱼腥味;真菌性阴道炎呈白色豆渣样;滴虫性阴道炎为黄绿色泡沫状。发现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就医进行白带常规检查。
3、灼热感阴道及外阴灼热感常在排尿或接触刺激性物质后加重。这种烧灼感可能与黏膜炎症反应有关,使用碱性洗剂可能加重症状。建议用温水清洁,避免使用含香精的护理产品。
4、性交痛炎症导致阴道黏膜充血水肿,性交时机械摩擦可引发疼痛。急性期应暂停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或加重黏膜损伤。伴侣需同步治疗的情况应遵医嘱执行。
5、尿频尿急尿道与阴道解剖位置邻近,炎症可能刺激尿道出现排尿异常。需与尿路感染鉴别,若合并尿痛、血尿需检查尿常规。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有助于缓解症状。
急性阴道炎患者应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含乳酸菌的发酵乳制品有助于维持菌群平衡。治疗期间每日更换消毒内裤,避免盆浴和公共泳池。症状缓解后仍需完成全程药物治疗,防止复发。若出现发热、下腹痛等全身症状提示感染扩散,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