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拉肚子脱水可能出现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精神萎靡、口唇干燥等症状。婴儿腹泻脱水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喂养不当、乳糖不耐受、过敏反应、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需根据脱水程度采取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等措施。
1、皮肤弹性差脱水会导致皮下组织间液减少,轻捏腹部或手背皮肤后回弹缓慢。轻度脱水时皮肤稍干燥,重度脱水可出现皮肤褶皱持续存在。家长可用拇指和食指轻捏婴儿脐周皮肤,松开后观察回弹速度,超过2秒未恢复需警惕脱水。
2、尿量减少婴儿尿量明显减少或6小时以上无排尿是中度脱水表现。正常婴儿每天排尿6-8次,尿液呈淡黄色。脱水时尿量减少伴随尿液颜色加深,严重时可能出现深黄色或琥珀色尿液。家长需记录每日尿布更换次数和尿色变化。
3、眼窝凹陷眼眶周围软组织含水量下降会导致眼窝明显凹陷,常见于中重度脱水。观察婴儿睁眼时眼睑与眼球之间的空隙增大,闭眼时眼睑闭合不全。该症状多伴随前囟门凹陷,提示体液丢失量超过体重5%。
4、精神萎靡脱水导致脑细胞代谢障碍会引起嗜睡或烦躁不安。轻度脱水婴儿可能仅表现为活动减少,重度脱水可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家长需注意区分因腹泻疲劳引起的困倦与脱水导致的意识状态改变,后者需立即就医。
5、口唇干燥体液不足时口腔黏膜分泌减少,表现为嘴唇干裂、唾液黏稠。婴儿可能出现舔唇动作增多但无唾液分泌,哭闹时无眼泪流出。检查时可轻压牙龈黏膜,正常情况压下后立即恢复粉红色,脱水时恢复缓慢。
发现脱水症状应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按每公斤体重50-100毫升分次喂服。母乳喂养婴儿可增加哺乳频率,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避免饮用果汁或碳酸饮料加重腹泻。注意臀部护理,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呕吐物带血或脱水症状加重,须立即前往儿科急诊。恢复期可适当补充锌制剂帮助肠黏膜修复,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呕吐脱水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精神萎靡等。呕吐脱水通常由胃肠炎、食物中毒、中暑、肠梗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口干呕吐脱水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可能出现口渴感明显、舌苔增厚等症状。轻度脱水可通过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缓解,严重时需静脉补液。胃肠炎引起的脱水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药物。
2、尿量减少脱水会导致体液丢失,肾脏浓缩尿液,表现为尿色深黄、排尿次数减少。婴幼儿可能出现超过6小时无尿。需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液体,食物中毒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
3、皮肤弹性下降捏起手背或腹部皮肤回弹缓慢,是脱水典型表现。中暑导致的脱水需移至阴凉处,用湿毛巾冷敷,并补充含糖电解质饮料。肠梗阻引起的脱水需禁食,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感染治疗。
4、眼窝凹陷眼球周围组织液减少导致眼眶明显下陷,婴幼儿前囟门凹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会出现该症状伴呼吸深快,需立即静脉输注胰岛素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并监测血糖。
5、精神萎靡严重脱水时脑细胞缺水,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甚至昏迷。需紧急就医进行静脉补液,同时治疗原发病。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葡萄糖酸锌颗粒等药物。
出现呕吐脱水症状时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从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选择米汤、藕粉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注意观察尿量、精神状态等变化,婴幼儿需监测体重。夏季高温时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糖尿病患者需规律监测血糖,防止酮症酸中毒发生。呕吐伴随高热、意识障碍、呕血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