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可能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血液病、抗凝药物使用不当等原因引起。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发病急骤且危险性高,需立即就医治疗。
1、高血压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原因。持续高压会导致脑内小动脉硬化变脆,血管壁弹性下降,在血压骤升时易破裂出血。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可能出现偏瘫或意识障碍。治疗需紧急降压,常用药物包括乌拉地尔注射液、尼卡地平注射液等,严重者需手术清除血肿。
2、脑血管畸形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如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血管结构缺陷易在血流冲击下破裂。常见于青壮年,可能以癫痫发作或局灶性神经缺损为首发症状。确诊需脑血管造影,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栓塞或立体定向放疗。
3、脑动脉瘤脑血管壁局部膨出形成的动脉瘤,在血压波动时可能破裂出血。典型表现为突发炸裂样头痛伴颈项强直,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处理包括控制颅内压,后续可选择动脉瘤夹闭术或介入栓塞治疗。
4、血液病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因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多有皮肤黏膜出血史,出血常为多灶性。需输注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同时治疗原发病。
5、抗凝药物使用不当华法林、肝素等抗凝药物过量或监测不足时,可能引发脑叶出血。患者多有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前驱表现。需立即停用抗凝药并静脉注射维生素K,严重者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预防脑出血需定期监测血压,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高血压患者应规律服药。饮食宜低盐低脂,多摄入富含钾镁的蔬菜水果,限制酒精摄入。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外伤。出现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或意识障碍时须立即就医,脑出血后康复期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
急性脑出血的症状主要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患者,发病急骤,病情危重,需立即就医。
1、头痛急性脑出血患者常出现突发剧烈头痛,疼痛部位多位于出血侧,呈持续性胀痛或炸裂样疼痛。头痛程度与出血量及部位有关,大量出血或脑干出血时头痛更为剧烈。部分患者可能伴随颈部僵硬感,易与偏头痛或紧张性头痛混淆,但脑出血头痛通常起病更急且无先兆。
2、呕吐约半数脑出血患者会出现喷射性呕吐,多与颅内压增高有关。呕吐常发生在头痛之后,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呈咖啡样物。后颅窝出血时呕吐更为常见且频繁,可能不伴明显头痛,易被误诊为胃肠疾病。呕吐后头痛症状通常不会缓解,这与普通胃肠炎不同。
3、意识障碍脑出血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表现为嗜睡或反应迟钝,重者迅速陷入昏迷。意识障碍程度与出血部位和速度相关,基底节区大量出血或脑干出血可在数分钟内导致昏迷。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躁动不安等精神症状,易被误认为精神疾病发作。
4、肢体无力大脑半球出血常导致对侧肢体偏瘫,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或完全不能活动,肌张力初期降低后逐渐增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如麻木、刺痛等。小脑出血则多表现为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如行走不稳、持物不准等。这些症状多突然出现且进行性加重。
5、言语不清优势半球出血可导致各种言语障碍,包括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等。患者可能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找词困难或听不懂他人语言。非优势半球出血可能出现构音障碍,表现为发音不准但语言理解正常。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延髓麻痹症状。
急性脑出血属于神经科急症,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期间,应让患者保持安静平卧,头部抬高15-30度,避免剧烈搬动或摇晃。不要给患者喂食喂水,防止误吸。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等生命体征,如出现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脑出血患者出院后需长期控制血压,定期复查头部影像学,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逐步恢复肢体功能和语言能力。饮食上应保持低盐低脂,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