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急性肠胃炎发作期需选择易消化、低脂低纤维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面条等,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1、米汤:
大米熬制的米汤富含碳水化合物且不含乳糖,能快速补充能量而不刺激肠道。可加入少量盐分预防电解质紊乱,但需过滤掉米渣减少纤维摄入。急性期每2-3小时喂食50-100毫升,症状缓解后逐渐过渡到稠粥。
2、苹果泥:
蒸熟的苹果泥含有果胶成分,能吸附肠道毒素并形成保护膜。制作时需去皮去核彻底软化,每日可食用2-3次,每次约30克。注意避免生冷苹果或过量食用可能加重腹泻。
3、胡萝卜汤:
胡萝卜经长时间炖煮后释放的α-胡萝卜素有助于修复肠黏膜。建议将胡萝卜煮至软烂后搅打成糊状,可加入少量植物油促进营养吸收。初期每次喂食量控制在80毫升以内。
4、藕粉糊:
藕粉具有收敛作用,能缓解腹泻症状。用沸水冲调成半透明糊状,温度降至40℃以下后少量多次喂食。可搭配少量葡萄糖补充能量,但需避免添加蜂蜜以防肉毒杆菌风险。
5、软面条:
症状缓解期可尝试煮至软烂的细面条,选用无油清汤作为汤底。面条需剪成小段便于吞咽,首次食用量不超过半碗。可加入少量嫩叶蔬菜补充维生素,但需彻底煮烂去除粗纤维。
恢复期饮食需遵循从稀到稠、从少到多的原则,初期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以及高糖果汁。每日分5-6餐少量进食,每次进食后观察排便情况。可适量补充婴幼儿专用电解质溶液,若持续呕吐或出现脱水症状需立即就医。症状完全消失后仍需保持1-2周清淡饮食,逐步恢复正常膳食结构。
急性肠胃炎腹泻可选用蒙脱石散、盐酸小檗碱片、口服补液盐散三类药物。急性肠胃炎的治疗需针对腹泻程度、电解质平衡及感染因素综合干预。
1、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通过吸附肠道内病原体及毒素缓解腹泻症状,对病毒性或细菌性肠胃炎均有效。该药物不进入血液循环,安全性较高,但需注意与其他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以避免影响药效。重度腹泻患者需配合补液治疗。
2、盐酸小檗碱片:
盐酸小檗碱作为植物源性抗菌药,对大肠杆菌等常见肠道致病菌有抑制作用。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可能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妊娠期及溶血性贫血患者禁用,使用期间需监测大便性状变化。
3、口服补液盐散:
口服补液盐散可纠正腹泻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预防脱水并发症。按说明书比例配制后少量多次饮用,尤其适用于儿童及老年患者。出现持续呕吐或意识障碍时应改为静脉补液。
4、益生菌制剂: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等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缩短腹泻病程。与抗生素联用时需间隔2小时以上,避免活菌被灭活。冷藏保存的益生菌制剂需注意保质期及储存条件。
5、解痉药物:
山莨菪碱等肠道解痉药能缓解腹痛症状,但可能加重腹胀或排尿困难。禁用于青光眼及前列腺增生患者,短期使用不超过3天。伴随发热或血便时需排除其他急腹症。
急性肠胃炎期间建议选择低脂低渣的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避免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到清淡饮食,适量补充含钾丰富的香蕉、土豆等食物。保持手部卫生及餐具消毒可预防交叉感染,腹泻持续48小时以上或出现脱水征象需及时就医。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但应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