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中医病名为蛇串疮或缠腰火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伴明显疼痛。中医认为该病多因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或脾虚湿蕴、外感毒邪所致,病机为肝胆火盛或脾虚湿蕴兼感毒邪。
1、蛇串疮蛇串疮是带状疱疹在中医典籍中的规范名称,首见于外科正宗。该命名形象描述了皮疹呈带状分布、串连如蛇的特点。中医辨证分为肝胆火旺型与脾虚湿蕴型,前者表现为红斑灼痛、口苦咽干,后者可见水疱糜烂、纳呆腹胀。治疗以清肝泻火、健脾除湿为主,常用龙胆泻肝汤、除湿胃苓汤等方剂,配合针灸刺络拔罐疗法。
2、缠腰火丹缠腰火丹是民间对腰部带状疱疹的俗称,强调皮疹环绕腰腹如丹毒样红肿的特征。该型多属肝胆湿热证,好发于胸胁腰腹部位,常伴剧烈针刺样疼痛。外治可选用青黛散、金黄散等中药外敷,内服配合栀子金花丸等中成药。需注意与单纯疱疹、接触性皮炎等疾病鉴别,老年患者易遗留神经痛。
带状疱疹患者应保持皮损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发物及海鲜。急性期疼痛明显者可冷敷缓解,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中医强调情志调节,避免焦虑抑郁加重肝郁化火。恢复期可适度练习八段锦等养生功法,配合艾灸足三里等穴位增强正气。若出现高热、头痛或皮疹泛发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带状疱疹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传染性相对较弱。带状疱疹的传染性主要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传播方式有关,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疱疹液传播,但不会通过空气或飞沫传播。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这种病毒同时也是水痘的病原体。当人体初次感染该病毒时,会表现为水痘。水痘痊愈后,病毒会潜伏在神经节中,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可能被重新激活,导致带状疱疹的发生。
带状疱疹的传染性主要体现在疱疹液中含有活病毒。如果从未患过水痘或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直接接触了带状疱疹患者的疱疹液,可能会被感染并发展为水痘。但带状疱疹本身不会直接传染给他人导致带状疱疹。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孕妇和新生儿是易感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防护。
预防带状疱疹传播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直接接触疱疹部位。患者应避免抓挠疱疹,防止疱疹液外溢。建议患者使用单独的毛巾和衣物,并保持室内通风。对于易感人群,可考虑接种水痘疫苗或带状疱疹疫苗以增强免疫力。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