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反复咳嗽多数情况下可自行缓解,但需警惕潜在病因。反复咳嗽可能与呼吸道感染、过敏因素、环境刺激、胃食管反流、气道高反应性等因素有关。
1、呼吸道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是儿童反复咳嗽最常见原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气道黏膜修复需要时间,可能遗留持续2-8周的咳嗽症状。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保持环境湿度、多饮水有助于恢复。若伴随发热或脓痰需就医排除肺炎等疾病。
2、过敏因素:
过敏性鼻炎或咳嗽变异性哮喘常表现为晨起或夜间干咳。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刺激可导致气道慢性炎症。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避免接触致敏物质。症状持续需考虑使用抗组胺药物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3、环境刺激:
二手烟、雾霾、冷空气等物理化学刺激可引发气道保护性咳嗽反射。这类咳嗽在脱离刺激环境后多能自行改善。建议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冬季外出可佩戴口罩防护。
4、胃食管反流:
胃酸反流刺激咽喉部会引起进食后或平卧时咳嗽。婴幼儿因贲门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抬高床头、少量多餐可缓解症状。反复呕吐或体重增长缓慢需儿科消化专科评估。
5、气道高反应性:
部分儿童感染后出现气道敏感性增高,表现为运动后或大笑时阵发性干咳。这种情况通常随年龄增长逐渐改善。避免剧烈运动和冷饮刺激,必要时可进行肺功能检查。
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室内50%-60%湿度,每日开窗通风两次。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甜食物。观察咳嗽特征变化,如出现犬吠样咳嗽、夜间憋醒、持续超过4周或伴随喘息、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就诊。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雾霾天气需减少外出。睡眠时适当垫高枕头有助于减少夜间咳嗽发作。
小孩肺炎的危害较大,可能引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脓毒症、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或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当炎症累及肺部组织时,可能导致肺泡通气功能障碍,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重症肺炎可能诱发心肌炎或加重心脏负荷,导致心力衰竭。病原体及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可能引发脓毒症,表现为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肺炎链球菌感染还可能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膜炎,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气道结构特殊,病情进展往往比成人更快。轻度肺炎可能仅表现为咳嗽、发热,但未及时控制可能迅速发展为重症。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肺不张、胸腔积液等局部并发症,影响肺功能恢复。长期反复肺炎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营养不良或慢性肺疾病。
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精神差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平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按时接种肺炎疫苗有助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