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病通常需要进行视力检查、眼底镜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压检查等检查。眼底病可能与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
1、视力检查视力检查是评估眼底病对视功能影响的基础项目,通过标准对数视力表或投影仪测定裸眼及矫正视力。视网膜脱离、黄斑水肿等疾病可能导致视力急剧下降,而早期青光眼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仅表现为轻度视物模糊。检查时需配合医生指示辨认视标方向,单眼交替检测可避免健眼代偿干扰结果。
2、眼底镜检查眼底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视网膜血管、视盘及黄斑区结构变化。使用直接检眼镜可快速发现视网膜出血、渗出等体征,间接检眼镜配合巩膜压迫器能检查周边部视网膜裂孔。检查前需散瞳以获得更广视野,但青光眼患者散瞳前需评估眼压情况。
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采用近红外光对视网膜各层结构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能精准测量黄斑区厚度变化。该检查对诊断黄斑裂孔、视网膜前膜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具有特异性,无需注射造影剂即可清晰显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等细微病变。检查过程无创,但要求患者固视目标避免眼球移动。
4、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钠显示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循环状态。可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微血管瘤、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无灌注区、老年黄斑变性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病变。检查后可能出现皮肤暂时性黄染,过敏体质者需提前进行皮试。
5、眼压检查眼压检查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有助于鉴别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与其他眼底疾病。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杯盘比扩大,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常伴随角膜水肿和剧烈眼痛。检查时需保持头部稳定,避免瞬目影响测量结果。
确诊眼底病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及强光刺激,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日常可补充富含叶黄素、玉米黄质的深色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蓝等,有助于保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高度近视者需定期复查眼底,出现闪光感或视野缺损等预警症状时须立即就诊。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蓝光电子屏幕使用时间。
眼底病患者能否进行近视手术需根据眼底病变的具体类型和程度决定。若眼底病变稳定且未累及黄斑区,经专业评估后可考虑手术;若存在活动性出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病变,则需优先治疗眼底病。
对于稳定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轻度周边视网膜变性,在完成详细眼底检查后,部分患者可能符合手术条件。术前需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评估视网膜结构完整性,术中采用个性化角膜切削方案避免眼压波动。术后需加强随访,每3个月复查眼底情况。
当存在黄斑水肿、玻璃体积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时,近视手术会加重病情进展。这类患者需先接受抗VEGF注射、视网膜激光或玻璃体切除手术,待病情稳定6-12个月后再评估手术可行性。高度近视合并后巩膜葡萄肿者,角膜切削可能诱发视网膜裂孔。
建议眼底病患者术前在眼科完成视力、眼压、角膜地形图、眼底照相、视野等全套检查,由眼底病专科与屈光手术医师联合会诊。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3个月,出现飞蚊症增多、视野缺损等症状时立即复诊。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补充叶黄素等视网膜营养剂,每半年定期复查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