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2期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病理类型,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及低蛋白血症,疾病进展相对缓慢但需积极干预。
1、免疫抑制治疗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或他克莫司是核心方案,适用于尿蛋白超过4g/24h或肾功能下降患者。环孢素可作为替代选择,需监测血药浓度。
2、降压管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既能降压又可减少蛋白尿,目标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3、抗凝治疗对于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的患者,需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注意监测凝血功能,预防肾静脉血栓形成。
4、营养支持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8-1g/kg,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水肿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在3-5g/日。
建议定期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避免感染和肾毒性药物,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