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红细胞可以携带约2.5亿个氧分子,相当于1.34毫升氧气。红细胞的携氧能力主要取决于血红蛋白含量和氧分压环境。
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可结合一个氧分子。健康成人每克血红蛋白能结合1.34毫升氧气,而单个红细胞平均含30皮克血红蛋白。在肺泡高氧分压环境下,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可达95%以上,此时单个红细胞能携带最大量氧气。当血液流经组织时,氧分压下降促使血红蛋白释放氧气,释放量取决于组织代谢需求。高原低氧环境或贫血患者因血红蛋白数量减少,单个红细胞的携氧效率会降低。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增多,也会竞争性抑制氧气结合。
日常可通过摄入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深色蔬菜帮助维持血红蛋白合成。避免长期暴露于高海拔或污染环境,规律有氧运动能提升红细胞携氧效率。若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缺氧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和血气分析。
一个单位红细胞通常由200-300毫升全血制备而成,具体容量可能因血站标准略有差异。
红细胞悬液的制备过程需经过离心分离、去除血浆等步骤,最终保留的红细胞比容约为55%-65%。我国血站普遍采用200毫升或400毫升全血采集标准,对应制备的红细胞单位分别为1U和2U。临床输注时,1U红细胞悬液的实际体积为120-150毫升,其中包含约50-70毫升添加剂溶液。红细胞制品的保存期与抗凝剂类型相关,常用CPDA-1保存液可维持35天有效期,而添加SAGM等新型保存液可延长至42天。输血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血型相容性。
健康成人每次可捐献400毫升全血,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献血后建议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适量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红肉等,促进造血功能恢复。存在慢性贫血或心血管疾病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献血,女性月经期间应暂缓献血。医疗机构需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输血操作,密切监测受血者生命体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