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多宝宝拉肚子时一般可以喝奶,但需根据腹泻原因和程度调整喂养方式。母乳或配方奶通常可继续喂养,若存在乳糖不耐受或感染性腹泻,可能需要改用无乳糖配方奶或遵医嘱暂时减量。腹泻期间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
母乳喂养的宝宝可维持原有哺乳频率,母乳中的抗体和营养素有助于肠道修复。配方奶喂养若无呕吐、血便等严重症状,可按日常量稀释后分次喂哺,选用低乳糖或水解蛋白配方奶可减轻肠道负担。腹泻期间需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和尿量,若出现拒奶、嗜睡、尿少等脱水表现应及时就医。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是腹泻期常见问题,肠道黏膜损伤会导致乳糖酶分泌不足。此时继续常规喂养可能加重腹泻,表现为喝奶后立即排便、泡沫便或肛周红肿。需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或添加乳糖酶,待腹泻缓解后逐渐过渡回普通配方奶。病毒性肠炎引起的腹泻通常需3-7天恢复,细菌性感染则需抗生素治疗。
腹泻期间除调整奶制品外,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可继续食用米糊、苹果泥等低纤维食物。注意奶具消毒与手部清洁,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涂抹护臀霜。若腹泻超过3天未缓解,或伴随发热、血便、持续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儿科就诊进行大便常规和轮状病毒检测。恢复期应循序渐进增加奶量,避免短期内大量进食加重肠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