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积液可能由尿路梗阻、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先天性尿路畸形、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解除梗阻、抗感染治疗、碎石取石、手术矫正、肿瘤治疗等方式改善。
1、尿路梗阻:
输尿管狭窄或前列腺增生等因素导致尿液排出受阻,肾盂内压力升高形成积液。需通过置入输尿管支架或前列腺切除术解除梗阻,严重时需行经皮肾造瘘引流。
2、泌尿系统感染:
肾盂肾炎等感染可引起黏膜水肿加重梗阻,同时炎性渗出导致积液增多。治疗需根据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同时需保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
3、肾结石:
结石嵌顿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时,可能引发机械性梗阻和肾积水。直径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通过药物排石治疗,较大结石需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术。
4、先天性尿路畸形:
儿童常见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输尿管囊肿等先天异常,需通过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等手术矫正。术前需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明确畸形类型。
5、肿瘤压迫:
腹膜后肿瘤或盆腔肿瘤压迫输尿管时,可能造成单侧或双侧肾积水。需根据肿瘤性质选择根治性切除或姑息性输尿管支架置入,恶性肿瘤需配合放化疗。
日常需注意限制钠盐摄入以防水肿加重,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8克。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结石移位,但应保持适度步行促进排石。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积液量变化,出现发热、腰痛加剧需立即就诊。长期肾积液患者建议每3个月检查肾功能,警惕肾皮质变薄等不可逆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