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腹泻时留取大便样本可通过使用清洁容器、避免混入尿液、采集异常部分、及时送检等方式完成。腹泻可能由喂养不当、肠道感染、乳糖不耐受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样本采集和处理。
1、清洁容器准备干燥无菌的塑料盒或医院提供的专用便盒,避免使用吸水性强或含消毒剂的容器。采集前用温水清洗婴儿肛门周围,防止污染物干扰检测结果。若使用尿布,可在表面垫一层保鲜膜便于收集。
2、避免混入尿液在婴儿排尿后立即采集大便样本,或分开收集排尿与排便。尿液可能稀释样本影响检测准确性,尤其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时需特别注意。女婴可采用侧卧位减少尿便混合概率。
3、采集异常部分优先选取大便中黏液、血丝或颜色异常的部分,这类样本病理价值更高。用量约蚕豆大小,固态便取5克,稀便取5毫升。使用配套采样勺或干净竹签转移,避免直接用手接触。
4、及时送检样本采集后1小时内送检,夏季需冷藏保存但禁止冷冻。若检测寄生虫需连续采集3天样本。送检时标注婴儿姓名、采样时间及异常症状,如发热、呕吐等伴随表现。
5、辅助记录家长需同步记录腹泻次数、性状变化及喂养情况,拍摄大便照片供医生参考。疑似感染性腹泻时,接触样本后需彻底洗手消毒,污染衣物用沸水浸泡处理。
家长应观察婴儿精神状态和尿量,预防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溶液。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乳糖不耐受患儿需临时更换无乳糖配方奶粉。持续腹泻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高热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送检大便培养和轮状病毒检测有助于明确病因。
隐翅虫咬人后一般不会留疤,但皮肤接触其体液可能引起隐翅虫皮炎并遗留色素沉着。隐翅虫本身不咬人,但其体液中的毒素接触皮肤后可导致皮炎反应。
隐翅虫皮炎主要表现为接触部位出现条索状红斑、水疱或脓疱,伴有灼痛或瘙痒。皮损通常在1-2周内愈合,浅表皮损愈合后多无瘢痕形成。炎症反应较轻时,皮肤仅出现暂时性红斑或丘疹,愈合后不会产生明显痕迹。若未继发感染,深层组织通常不受损伤,真皮层结构完整,因此瘢痕形成概率较低。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表现为褐色或暗红色斑片,可持续数月。这种情况多见于反复搔抓、紫外线暴晒或处理不当的皮损。深肤色人群、过敏体质者更易出现明显色素沉着。若发生继发细菌感染导致溃疡形成,或患者属于瘢痕体质,则可能遗留轻微萎缩性瘢痕。
接触隐翅虫体液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皮肤,避免搔抓皮损。出现明显皮炎症状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严重者需就医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弱效糖皮质激素。恢复期需严格防晒,可局部使用维生素E乳帮助淡化色素。瘢痕体质者若出现增生性瘢痕,可咨询医生采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