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损害、严重脊柱畸形、脓肿形成、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明显脊柱不稳定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手术适应症主要有神经压迫症状、脊柱结构破坏、合并寒性脓肿、保守治疗失败、多节段受累等情况。
1、神经压迫症状当脊柱结核导致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出现下肢无力、感觉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神经症状时,需手术解除压迫。结核病灶可能直接侵犯椎管,或椎体塌陷后骨块突入椎管。手术需清除病灶并重建脊柱稳定性,常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或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2、脊柱结构破坏椎体破坏超过50%或出现进行性后凸畸形时,手术可防止畸形加重。结核常累及椎体前中柱,导致椎体塌陷和脊柱后凸。手术需切除病变椎体,采用钛网 Cage 植入或自体髂骨移植,配合内固定器械矫正畸形。儿童患者更需早期干预避免生长畸形。
3、合并寒性脓肿椎旁或腰大肌脓肿直径超过3厘米需手术引流。寒性脓肿可能穿破形成窦道,增加继发感染风险。术中需彻底清除脓液和坏死组织,留置引流管。对于颈椎结核合并咽后脓肿者,需经口咽入路清除病灶。
4、保守治疗失败规范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仍有持续疼痛、病灶扩大或全身症状未改善者需手术。耐药结核菌感染是常见原因。手术可减少结核菌负荷,提高药物疗效。术中需取病理标本进行药敏试验指导后续用药。
5、多节段受累连续3个及以上椎体受累或跳跃性病灶易导致脊柱不稳。手术可一次性清除多节段病灶,重建脊柱序列。多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前路病灶清除后行后路长节段固定。术中需注意保护重要血管和脏器。
脊柱结核术后需继续规范抗结核治疗9-18个月,定期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康复期应佩戴支具保护脊柱,逐步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饮食需保证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出现发热、切口渗液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复诊。
胰岛素泵能够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适合血糖控制不佳的1型糖尿病或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
胰岛素泵的优点包括精准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风险、提高生活便利性。通过持续皮下输注速效胰岛素,可更灵活应对饮食与运动变化,避免多次注射的不便。部分型号具备实时血糖监测功能,可自动调整胰岛素剂量。缺点在于设备成本较高,需长期佩戴可能引发局部皮肤不适,操作不当可能增加感染或酮症酸中毒风险。技术要求较高,需患者掌握设备维护与应急处理知识。
胰岛素泵适用于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血糖波动大的2型糖尿病及需强化治疗的患者。使用期间需定期监测血糖并保持皮肤接触部位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导管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