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离子间隙偏高是否有事需结合具体数值和病因判断,轻度偏高可能由生理因素引起,显著升高则需警惕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理情况。
阴离子间隙是评估体内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正常范围通常为8-16mmol/L。当数值处于17-20mmol/L时,可能与脱水、剧烈运动后乳酸堆积、高蛋白饮食等生理性因素相关。这类情况往往无伴随症状,通过补充水分、调整饮食结构后复查多可恢复正常。若数值超过20mmol/L,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因酮体蓄积、肾功能不全者因酸性代谢产物排泄障碍,或甲醇中毒等特殊中毒病例。这些疾病通常伴随呼吸深快、意识模糊、恶心呕吐等典型症状,需立即就医处理。
极少数情况下,遗传性代谢缺陷如甲基丙二酸血症也可导致阴离子间隙持续升高,此类患者多从婴幼儿期即出现发育迟缓、喂养困难等表现,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某些药物如大剂量阿司匹林服用后引发的水杨酸中毒,也可能造成该指标异常,但会伴随耳鸣、出汗等药物不良反应。
建议发现阴离子间隙偏高时完善血气分析、血糖、肾功能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糖尿病患者需规律监测血糖,肾功能异常者需限制高钾食物摄入。若出现嗜睡、呼吸急促等表现,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
不小心吃了别人的口水通常不会有事,健康人群的口水一般不会传播疾病。
口水的主要成分是水、消化酶和少量蛋白质,健康人的口水通常不含致病微生物。日常接触中少量摄入他人口水,比如共用餐具或接吻,多数情况下不会导致疾病传播。消化系统的胃酸能有效杀灭大部分随口水进入的微生物,降低感染风险。
但若对方患有经唾液传播的疾病,如EB病毒感染、单纯疱疹、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则可能通过口水接触传播。免疫功能低下者或口腔黏膜破损时,感染概率可能增加。建议避免与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注意个人卫生。
平时可加强餐具消毒,避免与不明健康状况者共用餐具或口腔直接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