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及大血管病变。这些并发症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有关,可能累及多个器官系统,需通过综合管理预防或延缓进展。
1、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后期可能发展为肾功能衰竭。患者需定期监测尿蛋白及肾功能,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损伤视网膜微血管,初期出现微动脉瘤和出血,晚期可导致玻璃体出血甚至失明。建议每年进行眼底检查,严格控糖控压。临床常用治疗包括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如雷珠单抗。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严重者出现足部溃疡。需加强足部护理,避免外伤。药物治疗可选α-硫辛酸改善代谢,或加巴喷丁缓解神经痛。
4、糖尿病足由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共同作用导致,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甚至坏疽。日常需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穿宽松鞋袜,定期检查足部皮肤。严重感染时需清创联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行血管重建或截肢手术。
5、大血管病变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加速相关。需综合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降低血栓风险。定期进行心电图、颈动脉超声等筛查。
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需长期维持血糖稳定,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每日监测血糖变化,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饮食原则,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定期复查并发症相关指标。出现视力模糊、水肿、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重度贫血可能引发心力衰竭、脑缺氧、妊娠并发症、免疫功能下降、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重度贫血指血红蛋白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值,导致机体组织器官长期供氧不足,进而引发多系统功能障碍。
1、心力衰竭长期重度贫血会导致心脏代偿性扩大和心肌肥厚,心脏需加快泵血速度以弥补血液携氧能力不足。这种持续超负荷工作可能最终发展为贫血性心脏病,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需纠正贫血病因,严重者可考虑输血,同时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
2、脑缺氧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重度贫血时可能出现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极端情况下可引发意识模糊、晕厥甚至缺血性脑损伤。婴幼儿脑缺氧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需紧急提升血红蛋白水平,同时进行神经保护治疗。
3、妊娠并发症孕妇重度贫血会增加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产后出血等风险。胎盘供氧不足可能导致胎儿窘迫,新生儿可能出现低体重、贫血等问题。妊娠期需密切监测血红蛋白,及时补充铁剂、叶酸等造血原料,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悬液。
4、免疫功能下降贫血患者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可能受损,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降低,导致反复感染风险增加。常见表现为呼吸道、泌尿道感染迁延不愈,伤口愈合延迟。需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同时积极控制感染病灶。
5、肾功能损害肾脏在缺氧状态下可能发生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长期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表现为夜尿增多、蛋白尿,严重者可能进展为肾衰竭。需控制血压和血糖,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重度贫血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保证富含铁、维生素B12、叶酸的饮食,如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豆类等。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预防跌倒。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所有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使用补血药物。出现心悸气促、意识改变等急症表现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