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流鼻血可通过压迫止血、冷敷处理、调整环境湿度、鼻腔护理、就医检查等方式治疗。流鼻血通常由鼻腔干燥、外力损伤、过敏性鼻炎、凝血功能障碍、鼻腔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1、压迫止血:
让患儿保持坐姿稍前倾,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压迫10-15分钟。此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前鼻孔出血,通过直接压迫出血点促进血管收缩和血栓形成。操作时避免仰头防止血液倒流呛咳。
2、冷敷处理:
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鼻梁和前额部位,低温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冷敷时需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避免冻伤,每次持续时间不超过20分钟。该方法对创伤性鼻出血效果显著。
3、调整环境湿度:
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可减少鼻腔黏膜干燥。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增加空气湿度,尤其在冬季供暖期间。干燥环境易导致鼻黏膜皲裂出血,适度湿润能维持黏膜完整性。
4、鼻腔护理:
日常可用生理盐水喷雾或凡士林轻柔涂抹鼻腔前部。避免频繁挖鼻或用力擤鼻涕,修剪儿童指甲防止黏膜损伤。过敏性鼻炎患儿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控制症状。
5、就医检查:
若出血量大、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或反复发作,需排查血液疾病或鼻腔血管畸形。医生可能采用硝酸银烧灼、电凝止血或鼻腔填塞等专业处理。凝血功能异常者需针对病因治疗。
日常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C和K的食物如猕猴桃、菠菜,增强血管弹性和凝血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剧烈晃动,教育儿童不要随意抠挖鼻孔。空气干燥季节可睡前用棉签蘸取少量红霉素眼膏涂抹鼻腔前庭。若每月鼻出血超过3次或伴随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症状,建议完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
瓜子壳卡在喉咙可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镊子取出、喉镜手术、药物治疗、观察等待等方式处理。瓜子壳卡喉通常由误吞、进食过快、儿童好奇啃咬、咽喉结构异常、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引起。
1、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意识清醒的成人和儿童,施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腹部,快速向上冲击膈肌,利用气流将异物排出。儿童需采用拍背压胸法,家长需将患儿头低脚高俯卧于前臂,用手掌根部连续拍击肩胛区。该方法对完全性气道梗阻有较高成功率,但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肋骨骨折。
2、镊子取出在光源充足条件下,可用弯头镊夹取可见的浅表瓜子壳。建议由耳鼻喉科医生操作,使用喉镜辅助暴露异物。自行尝试可能将异物推向深处,导致喉头水肿或黏膜损伤。若瓜子壳嵌入扁桃体隐窝,需用枪状镊配合吸引器清除。
3、喉镜手术电子喉镜或纤维喉镜可取出下咽部及声门区异物,术前需喷1%丁卡因表面麻醉。对于穿透黏膜的尖锐瓜子壳,可能需全麻支撑喉镜下手术。术后需禁食2小时防止误吸,必要时服用康复新液促进黏膜修复。
4、药物治疗若出现局部感染可遵医嘱使用西地碘含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地塞米松注射液。黏膜水肿明显时可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禁止自行服用促排药物,避免瓜子壳移位造成二次损伤。
5、观察等待微小瓜子壳碎片可能随吞咽动作自然排出,期间需禁食坚硬食物。若出现持续咽痛、发热、吞咽困难需立即就医。儿童卡喉后家长需密切注意呼吸状况,睡眠时保持侧卧位防止窒息。
预防瓜子壳卡喉应避免边吃边说笑,儿童进食时家长需去壳监督。坚果类食品建议碾碎后食用,老年人及吞咽功能障碍者应选择去壳瓜子仁。发生异物卡喉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温凉流质为主,可用淡盐水漱口减少感染概率。反复出现食物嵌顿需排查咽喉肿瘤或食管狭窄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