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低于2.5mmol/L属于严重低血糖,需立即采取干预措施。低血糖可能由胰岛素过量、饮食不规律、剧烈运动、肝肾功能异常、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头晕、心悸、出汗、意识模糊等症状。1、胰岛素过量: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过量可能导致血糖骤降,需及时补充糖分,如口服葡萄糖片或含糖饮料。2、饮食不规律:长时间未进食或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可能导致低血糖,建议定时定量进餐,避免空腹时间过长。3、剧烈运动:高强度运动后血糖消耗过多,需在运动前后适量补充碳水化合物,如香蕉、全麦面包等。4、肝肾功能异常:肝肾功能不全可能影响糖代谢,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并定期监测血糖。5、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磺脲类药物可能引发低血糖,需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日常生活中,低血糖患者应随身携带含糖食品,如糖果、饼干等,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糖高脂饮食,适量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蔬菜等。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需避免空腹运动,运动后及时补充能量。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发现异常及时就医,确保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时可能发生休克。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导致的危急状态,需立即就医干预。
血压降至90/60毫米汞柱以下时,可能因心脏输出量不足或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引发休克。常见表现包括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及意识模糊。此时需快速补液扩容,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注射液、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维持器官灌注。休克早期识别对预后至关重要,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部分慢性低血压患者可能长期耐受80/50毫米汞柱血压而无休克症状,但突发血压下降至70/40毫米汞柱仍会引发失代偿。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服用降压药物者更易因血压骤降出现休克,需密切监测变化。若伴随呕血、严重腹泻或过敏反应,即使血压未达临界值也可能发生休克前状态。
日常应避免快速体位变化,监测基础血压值。高血压患者调整药物时需警惕过度降压,腹泻发热时注意补液。出现头晕伴冷汗、呼吸急促等休克前兆时,应立即平卧并呼叫急救。休克救治需在医疗机构完成,禁止自行使用升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