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时可能发生休克。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导致的危急状态,需立即就医干预。
血压降至90/60毫米汞柱以下时,可能因心脏输出量不足或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引发休克。常见表现包括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及意识模糊。此时需快速补液扩容,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注射液、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维持器官灌注。休克早期识别对预后至关重要,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部分慢性低血压患者可能长期耐受80/50毫米汞柱血压而无休克症状,但突发血压下降至70/40毫米汞柱仍会引发失代偿。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服用降压药物者更易因血压骤降出现休克,需密切监测变化。若伴随呕血、严重腹泻或过敏反应,即使血压未达临界值也可能发生休克前状态。
日常应避免快速体位变化,监测基础血压值。高血压患者调整药物时需警惕过度降压,腹泻发热时注意补液。出现头晕伴冷汗、呼吸急促等休克前兆时,应立即平卧并呼叫急救。休克救治需在医疗机构完成,禁止自行使用升压药物。
休克病人的脉搏通常表现为细弱脉或无法触及的脉搏。休克状态下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外周血管收缩或心输出量显著下降,脉搏特征可能包括细速脉、迟弱脉、交替脉等异常表现。
休克早期因机体代偿反应,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可能出现细速脉,即脉搏频率超过100次/分但搏动微弱难以触及。随着休克进展,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外周血管强烈收缩可导致桡动脉等外周脉搏消失,此时仅能通过颈动脉或股动脉触及微弱搏动。心源性休克患者可能出现交替脉,表现为脉搏强弱交替变化,与心肌收缩力不均有关。失血性休克晚期可能出现迟弱脉,脉搏缓慢且幅度低,提示严重组织灌注不足。部分感染性休克患者可能出现洪脉,但实际血压仍低于正常,这种脉压差增大的表现需结合其他体征综合判断。
休克患者需立即平卧并抬高下肢,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随意搬动。注意保暖但避免过热,松解紧身衣物减少循环阻力。密切监测脉搏变化频率与强度,记录每小时尿量。禁止经口进食进水,准备建立静脉通路。休克属于危及生命的急症,须立即呼叫急救或送往医院,途中持续观察意识、呼吸及脉搏状态。医护人员会根据休克类型采取扩容、血管活性药物、抗感染等针对性治疗,脉搏特征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