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全身起疹子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等方式治疗。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儿童,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等症状。
1、皮肤清洁:皮疹部位需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可用温水轻柔清洗,防止继发感染。衣物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材料,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刺激。
2、局部用药:皮疹瘙痒时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每日2-3次,有助于止痒和收敛。若皮疹破溃,可使用红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每日涂抹2次。
3、口服药物:对于症状较重者,可口服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颗粒,剂量为10mg/kg,每日3次,连续5-7天。发热超过38.5℃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每次10-15mg/kg,间隔4-6小时一次。
4、饮食调理: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泥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保持口腔湿润,可用淡盐水漱口,每日3-4次,缓解口腔溃疡不适。
5、隔离防护:患儿需居家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防止交叉感染。密切接触者应加强手部卫生,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患儿接触物品进行消毒,保持室内通风。
手足口病期间应注意饮食均衡,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如鲜榨橙汁、猕猴桃等。适当进行室内活动,如简单的手部操、站立练习等,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睡眠,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定期监测体温,观察皮疹变化,若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