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的特征主要有食欲减退、乏力、黄疸、肝区疼痛、腹水等。肝病可能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1、食欲减退肝脏参与消化功能,肝病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厌油腻等症状。病毒性肝炎急性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肝硬化晚期可因门静脉高压导致胃肠淤血加重消化不良。这类患者需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
2、乏力肝脏代谢功能受损会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表现为持续疲倦感。慢性肝病患者可能出现维生素代谢障碍,加重乏力症状。适度活动结合充足休息有助于改善症状,严重者需营养支持治疗。
3、黄疸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皮肤黏膜黄染是典型肝病体征。溶血性黄疸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梗阻性黄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特征。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多在两周内消退,持续黄疸需排查胆道闭锁等疾病。
4、肝区疼痛肝脏包膜受牵拉可引起右上腹隐痛或胀痛。急性肝炎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肝脓肿可出现剧烈疼痛伴发热。肝癌疼痛随肿瘤增大而加重,可能向右肩部放射。疼痛明显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并及时就医。
5、腹水门静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导致腹腔积液,常见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少量腹水可能仅表现为腹胀,大量腹水可引起呼吸困难。限制钠盐摄入、补充白蛋白是基础治疗,顽固性腹水需行腹腔穿刺放液。
肝病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严格戒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碳水化合物为原则,肝硬化患者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定期复查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出现意识改变等肝性脑病前驱症状应立即就医。疫苗接种可预防病毒性肝炎,健康人群建议定期体检筛查肝病。
年轻人高血压的特征主要有血压升高、症状隐匿、继发性高血压概率高、靶器官损害早发、生活方式因素突出。高血压在年轻人中可能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但长期未控制可能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1、血压升高年轻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成年人一致,即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部分年轻患者可能出现单纯舒张压升高,收缩压正常的情况。血压测量需在安静状态下重复进行,避免因紧张或运动导致的暂时性升高。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排除白大衣高血压,明确诊断。
2、症状隐匿许多年轻高血压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头晕、头痛、颈部僵硬感、视物模糊等。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压水平不一定相关,无症状高血压同样具有危害性。定期体检对早期发现高血压尤为重要。
3、继发性高年轻人高血压中继发性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中老年人。常见原因包括肾实质性疾病、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等。继发性高血压往往起病急、进展快、血压水平较高,对常规降压治疗反应不佳。针对病因治疗可能使部分患者血压恢复正常。
4、靶器官损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年轻人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左心室肥厚、微量白蛋白尿、视网膜动脉硬化等早期靶器官损害表现。部分患者可能突发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早期干预可延缓或逆转靶器官损害。
5、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是年轻人高血压的重要诱因。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超重肥胖、吸烟酗酒、长期精神紧张等因素均可导致血压升高。改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包括限制钠盐摄入、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部分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即可使血压恢复正常。
年轻人高血压患者应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保持理想体重、戒烟限酒等。饮食上可增加富含钾、钙、镁的食物如香蕉、牛奶、深绿色蔬菜等。规律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定期进行心电图、尿微量白蛋白、眼底检查等评估靶器官损害。保持良好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