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造影术是一种通过向椎管内注射造影剂并借助影像学技术观察脊髓和神经根结构的诊断方法,主要用于评估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肿瘤压迫等病变。
脊髓造影术通常在X线、CT或MRI引导下进行。操作时患者取侧卧位,医生在腰椎穿刺后将含碘造影剂注入蛛网膜下腔,利用造影剂在椎管内的流动分布显示脊髓形态和神经根走行。该检查能清晰呈现硬膜囊受压、神经根袖充盈缺损等异常,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肿瘤、蛛网膜粘连等疾病具有较高价值。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头痛、恶心或下肢放射痛,多数可自行缓解。
进行脊髓造影术前需评估凝血功能及过敏史,术后需保持平卧6小时以减少脑脊液外渗风险。孕妇、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及对碘造影剂过敏者禁用。现代医学中,随着MRI技术的普及,脊髓造影术已逐渐减少使用,但在某些无法进行MRI检查或需要动态观察脑脊液流动的病例中仍具不可替代性。
接受脊髓造影术后应密切观察有无发热、颈项强直等不良反应,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头痛或下肢感觉异常需及时就医。该检查属于有创操作,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并由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执行,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影像学资料综合判断。
早产儿一般可以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但需根据个体健康状况和医生评估决定。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小儿麻痹症的重要措施,接种前需确保早产儿生命体征稳定且无明确禁忌证。
对于出生体重超过2000克、临床状况稳定的早产儿,可按常规免疫程序接种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这类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发育相对成熟,接种后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概率与足月儿相近。接种后可能出现轻微发热或注射部位红肿,通常1-2天内自行缓解。家长需注意观察接种后48小时内的反应,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
对于出生体重低于2000克或存在严重并发症的早产儿,需延迟接种直至临床状况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可能存在免疫应答不足的风险,需在新生儿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接种方案。合并先天性免疫缺陷、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或对疫苗成分过敏的早产儿应禁忌接种。住院期间需监测体温、呼吸、喂养等基本生命体征,待病情稳定后再评估接种时机。
建议家长在接种前详细告知医生早产儿的出生孕周、体重、并发症及用药史。接种后应继续坚持母乳喂养以增强免疫力,避免与其他患病儿童密切接触。若出现持续高热、抽搐或异常哭闹等严重反应,需立即就医。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确保后续疫苗接种计划按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