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通常需要检查性激素六项,包括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睾酮和泌乳素。性激素六项检查有助于评估卵巢功能、排卵情况及内分泌状态,是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疾病的常用手段。
1、促卵泡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由垂体分泌,主要促进卵泡发育和成熟。月经不调患者若促卵泡生成素水平异常升高,可能提示卵巢功能减退;若水平降低,可能与下丘脑或垂体功能障碍有关。检查结果异常时需结合其他激素指标综合判断,必要时进行垂体影像学检查。
2、促黄体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参与调控排卵和黄体形成。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见促黄体生成素与促卵泡生成素比值增高,可能伴有痤疮、多毛等症状。排卵障碍性月经不调患者可能出现促黄体生成素峰值缺失,需通过超声监测排卵情况。
3、雌二醇雌二醇反映卵泡发育和子宫内膜增生情况。水平过低可能导致月经稀发或闭经,常见于卵巢早衰;水平过高可能与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有关。检查需在月经周期特定时间进行,结果需结合超声检查综合评估。
4、孕酮孕酮水平可判断排卵功能和黄体功能。月经周期后半期孕酮水平不足可能引起黄体功能不全,导致经期缩短或经前出血。无排卵性月经不调患者孕酮水平持续低下,需通过药物诱导排卵治疗。
5、睾酮睾酮水平增高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伴随胰岛素抵抗和肥胖。高雄激素血症可抑制卵泡发育,导致月经稀发或闭经。部分患者需进一步检查肾上腺功能,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等疾病。
6、泌乳素高泌乳素血症会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引起月经稀发或闭经。垂体泌乳素瘤是常见病因,患者可能伴有溢乳、头痛等症状。轻度升高可能与药物、压力等因素有关,需重复检测或进行垂体MRI检查。
建议检查前1天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空腹8-12小时采血。根据月经周期选择合适检查时间,通常建议月经第2-5天检查基础激素水平。长期月经不调患者需定期复查,配合超声检查评估治疗效果。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节食和精神紧张,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有助于改善卵巢功能。
女性雄性激素过高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体毛增多、痤疮、脱发、声音低沉等症状。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卵巢肿瘤、库欣综合征、药物因素等原因有关。
1、月经紊乱女性雄性激素过高可能导致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甚至闭经。这与高雄激素抑制卵巢正常排卵功能有关。伴随症状可能包括不孕、乳房胀痛等。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螺内酯片等药物调节激素水平。
2、体毛增多雄性激素过高会刺激毛囊发育,导致面部、胸部、腹部等部位出现男性型毛发分布。常见于唇周、下颌、乳晕周围长出粗硬毛发。可能与遗传因素或内分泌疾病相关。激光脱毛等物理方法可改善外观,但需同时治疗原发病因。
3、痤疮高雄激素水平会刺激皮脂腺分泌,造成顽固性痤疮,好发于下颌、颈部等部位。皮损以炎性丘疹、结节为主。除局部使用阿达帕林凝胶、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外,需配合口服螺内酯片等抗雄激素药物治疗。
4、脱发表现为头顶部头发逐渐稀疏的男性型秃发模式。雄性激素会缩短毛发生长周期,导致毛囊微型化。可遵医嘱使用米诺地尔搽剂调节,严重者需结合非那雄胺片等抗雄药物。同时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继发因素。
5、声音低沉长期高雄激素水平可能导致声带增厚,使声音变得低沉粗哑。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激素水平严重异常时,如卵巢肿瘤患者。需通过喉镜检查评估声带状态,治疗原发病后部分患者声音可改善。
建议女性出现上述症状时及时就诊内分泌科或妇科,完善性激素六项、盆腔超声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糖高脂饮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注意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护理痤疮皮肤,避免过度清洁刺激皮脂分泌。脱发患者洗头时水温不宜过高,减少染烫等化学损伤。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时需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