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的高危人群主要有长期接触电离辐射者、有神经系统肿瘤家族史者、特定基因突变携带者、免疫功能低下者以及中老年人群。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其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多因素相关。
1、长期接触电离辐射者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环境可能增加胶质瘤发病概率。放射线治疗史尤其是头部放疗患者风险显著升高,辐射会导致神经胶质细胞DNA损伤。职业性接触如放射科医务人员需加强防护,日常应避免不必要的医学影像检查。
2、有神经系统肿瘤家族史者直系亲属患有神经纤维瘤病、李-佛美尼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时,胶质瘤发病概率可能提高。这类遗传综合征常伴随TP53、NF1等基因异常,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神经系统体检,必要时完善基因检测。
3、特定基因突变携带者IDH1/2基因突变、TERT启动子突变等分子特征与胶质瘤发生密切相关。部分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存在BRAF基因融合,这些变异可能影响细胞增殖调控。分子病理检测对风险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4、免疫功能低下者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的胶质瘤发病率略高。免疫监视功能下降可能导致异常细胞逃逸,此类人群出现头痛、癫痫等症状时应及时排查。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免疫稳态。
5、中老年人群50-70岁是胶质母细胞瘤的高发年龄段,可能与累积性基因损伤相关。老年人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头痛、认知功能下降需警惕,MRI检查能早期发现病变。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可降低风险。
预防胶质瘤需避免接触已知致癌物,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富含抗氧化物质的深色蔬菜水果可能具有保护作用,建议适量增加西蓝花、蓝莓等摄入。出现持续头痛、呕吐或性格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到神经外科就诊,头部MRI是诊断金标准。确诊后应根据病理分级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及靶向治疗等综合干预。
肝硬化多见于长期酗酒、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及代谢性疾病人群。
长期大量饮酒是肝硬化的主要诱因之一,酒精代谢产物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若未及时抗病毒治疗,病毒持续复制可引发肝纤维化,逐步进展为肝硬化。代谢异常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因肝脏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也可能导致肝硬化。长期接触肝毒性药物或化学物质、胆汁淤积性疾病患者及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也属于高危人群。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肝脏超声等筛查,戒酒并控制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