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治疗仪和电磁波治疗仪的主要区别在于作用原理和适用范围。红外线治疗仪主要通过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适用于肌肉劳损、关节炎等;电磁波治疗仪则利用电磁场改善组织代谢,对神经痛、慢性炎症效果更显著。
红外线治疗仪发射的红外线波长较长,穿透深度较浅,主要作用于皮肤及浅层组织。其产生的温热感能有效缓解肌肉痉挛,加速局部炎症消退。常见的适应症包括肩周炎、腰肌劳损、软组织挫伤等。使用过程中需注意避免灼伤,皮肤敏感者应调整照射距离。部分型号配备温度调节功能,可根据耐受度选择适宜强度。
电磁波治疗仪产生的交变电磁场可穿透至深层组织,通过改变细胞膜电位促进ATP合成。这种非热效应特别适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骨折延迟愈合等病症。治疗时通常无体感温度变化,但可能出现轻微针刺感。部分设备具有频率调节模块,可针对不同疾病选择特定频段。心脏起搏器佩戴者禁用此类设备。
选择治疗仪时应结合具体病症。急性软组织损伤早期更适合红外线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建议优先考虑电磁波疗法。两种仪器均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时间连续照射同一部位。治疗期间应观察皮肤反应,出现红肿瘙痒需立即停用。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及皮肤破损者使用前应咨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