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大小可通过泌尿系统超声、腹部X线平片、静脉尿路造影、CT平扫及增强CT五种影像学检查明确。
1、泌尿系统超声:
超声检查是肾结石筛查的首选方法,利用高频声波成像能清晰显示5毫米以上结石的位置和大小。检查无辐射且可重复操作,对孕妇和儿童更安全。超声能同时评估肾积水程度,但对输尿管中段结石和小于3毫米的微小结石检出率较低。
2、腹部X线平片:
KUB平片肾脏-输尿管-膀胱摄影能显示90%的含钙结石,通过X线直接成像可测量结石长径。检查费用低廉且操作简便,但对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等透X线结石不显影,肠道积气也会影响判断准确性。
3、静脉尿路造影:
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连续摄片,可动态观察结石造成的尿路梗阻情况。不仅能测量结石大小,还能评估分肾功能和尿路解剖结构。肾功能不全者和碘过敏患者禁用,检查前需严格禁食并做过敏试验。
4、CT平扫:
非增强CT是诊断肾结石的金标准,分辨率达1毫米,能检出所有成分的结石并精确三维测量。低剂量CT辐射量仅为常规CT的1/3,特别适合肥胖患者和急诊快速诊断。检查无需造影剂,但费用相对较高。
5、增强CT:
通过对比剂强化可清晰显示结石与周围血管、脏器的关系,主要用于术前评估复杂结石。能准确判断结石是否嵌入肾实质,并发现合并的肿瘤等病变。检查后需大量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肾功能异常者慎用。
建议检查前保持膀胱适度充盈,穿着宽松衣物便于体位配合。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浓茶,适度进行跳跃运动促进微小结石排出。突发剧烈腰痛伴血尿时应立即就医,避免盲目服用排石药物延误治疗时机。
胳膊拍打出现紫疙瘩可能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时轻微外力即可导致皮下出血,表现为紫红色瘀点或瘀斑,常见于维生素C缺乏、老年性紫癜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血小板减少会影响止血功能,轻微碰撞后出现紫疙瘩,可能伴随牙龈出血或月经量增多,多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时,凝血因子活性下降,轻微外伤后皮下出血范围较大且消退缓慢,可能伴有关节腔出血症状。
日常应避免剧烈碰撞或拍打皮肤,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及绿叶蔬菜,发现异常出血倾向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